出自宋代呂定《登東岳山》:
海內(nèi)名山孰與齊,清風掖我上丹梯。
鵬程九萬扶搖近,世界三千指顧低。
瀑掛天門驚霹靂,雨蒸日觀出虹霓。
太平會見東封盛,玉簡金書煥紫泥。
注釋參考
海內(nèi)
海內(nèi) (hǎinèi)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huán)抱,因而稱國境以內(nèi)為海內(nèi) 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海內(nèi)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啤?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nèi)大亂。——《資治通鑒》名山
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2.指可以傳之不朽的藏書之所。 3.借指著書立說。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薄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于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御,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于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圣人明智?’”《戰(zhàn)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清風
清風 (qīngfēng) 清涼的風 cool breeze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丹梯
(1).紅色的臺階。亦喻仕進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黃節(jié) 注:“丹梯,丹墀也?!?唐 許渾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詩:“官滿定知歸未得,九重霄漢有丹梯?!?清 唐孫華 《次韻酬吳振西》之二:“中郎餘慶傳 羊 傅,暫阻丹梯莫愴然?!?/p>
(2).指高入云霄的山峰?!段倪x·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李善 注:“丹梯,謂山也?!?唐 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王琦 注引 呂延濟 曰:“丹梯,謂山高峯入云霞處。” 唐 歐陽詹 《送聞上人游嵩山》詩:“丹梯石磴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p>
(3).指尋仙訪道之路。 唐 宋之問 《發(fā)端州初入西江》詩:“ 金陵 有仙館,即事尋丹梯?!?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詩:“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寶之 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舊唐書·武宗紀》:“志欲矯步丹梯,求珠 赤水 ?!?明 徐渭 《蠟屐》詩:“萬錢收錦檿,五岳遍丹梯?!?/p>
呂定名句,登東岳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