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兩三過雁,何處是方城
出自宋代李曾伯《八聲甘州(庚戌重九約諸友登龍山,阻雨)》:
擬龍山、把酒酹西風(fēng),西風(fēng)苦無情。
似秋容不受,騷人登眺,特地慳晴。
依稀兩三過雁,何處是方城。
目斷危樓外,山遠(yuǎn)煙輕。
且對黃花一笑,嘆浮生易老,樂事難并。
喚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鈴。
問何如、烏紗折角,把芳名、蓋取晉參軍。
東籬下,陰晴不管,輸與淵明。
注釋參考
依稀
依稀 (yīxī)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vaguely;dimly 依稀掩映?!濉?林覺民《與妻書》三過
(1).三次路過?!睹献印るx婁下》:“ 禹 稷 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p>
(2).三種過失?!痘茨献印R俗訓(xùn)》:“子之賓獨有三過:望我而笑,是攓也;談?wù)Z而不稱師,是返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士大夫食時五觀》:“治心養(yǎng)性,先防三過:美食則貪;惡食則嗔;終日食不知食之所從來則癡?!?/p>
(3).書法之三折勢。 唐 張彥遠(yuǎn) 《法書要錄·王右軍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p>
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方城
(1). 春秋 時 楚 北的長城。由今之 河南省 方城縣 ,循 伏牛山 ,北至今 鄧縣 。為古九塞之一。《淮南子·墬形訓(xùn)》:“何謂九塞,曰: 太汾 、 澠阨 、 荊阮 、 方城 、 殽阪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p>
(2).借指山川險要。 唐 元稹 《楚歌》之六:“殷勤聘名士,莫但倚 方城 。”
(3).指地方長官。《北史·孫搴陳元康等傳論》:“ 漢氏 官人,尚書郎出宰百里; 晉 朝設(shè)法,不宰縣不得為郎。皆所以貴方城之職,重臨人之要?!?/p>
(4).指陵墓?!肚迨犯濉ざY志五》:“既達(dá)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東旁,奠酒舉哀。”
(5).指麻將博戲。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 祥師母 之所以夜夜必作方城之戲,是因為她‘精力過?!?。”
李曾伯名句,八聲甘州(庚戌重九約諸友登龍山,阻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