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何麟《東林院》:
此地非廬岳,東林邂逅過,我羞陶靖節(jié),僧異遠(yuǎn)頭陀。
注釋參考
此地
這里,這個(gè)地方。 唐 駱賓王 《于易水送人》詩(shī):“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認(rèn)得一個(gè)人。” 洪深 《抗戰(zhàn)十年來中國(guó)的戲劇運(yùn)動(dòng)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p>
廬岳
廬山 。 前蜀 韋莊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詩(shī):“遠(yuǎn)自 稽山 游 楚 澤,又從 廬岳 去 閩 川?!?宋 梅堯臣 《送少卿張學(xué)士知洪州》詩(shī):“穩(wěn)去先應(yīng)望 廬岳 ,暫來誰復(fù)見 龍泉 ?!?/p>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shī)》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xì)w草堂檢校卿示此詩(shī)》:“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shī):“高名徹西國(guó),舊跡寄 東林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shī):“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币喾褐干隆?唐 司空曙 《閑園即事寄暕公》詩(shī):“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眳⒁姟?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shí),時(shí)共 攀龍 講學(xué),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魯迅 《墳·論“費(fèi)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yán)’,‘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diǎn)傾敗?!眳⒁姟?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xiàng)任田青士居祠堂》詩(shī):“ 東林 威標(biāo)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xù)懷人詩(shī)》:“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眳⒁姟?東林書院 ”。
邂逅
邂逅 (xièhòu) 不期而遇 meet(a relative,friend,etc)unexpectedly;meet by chance;run into sb.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对?shī)·唐風(fēng)·綢繆》 邂逅發(fā)露,禍及知親?!逗鬂h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度龂?guó)志·管寧傳》靖節(jié)
見“ 靖節(jié)徵士 ”。
頭陀
頭陀 (tóutuó) 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腳乞食的僧人。又作“馱都、杜多、杜荼” 梵dhūta;mendicant Buddhist monk何麟名句,東林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