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度菩薩母,容受一切法
出自宋代釋師范《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智度菩薩母,容受一切法。
然於一切法,而離分別相。
分別即離,諸法如如。
蜀江萬派朝滄海,閩嶺千尋插太虛。
注釋參考
智度
(1).謂明智而有器量。 漢 荀悅 《漢紀(jì)·高帝紀(jì)一》:“﹝ 高祖 ﹞寬仁愛人,有大智度?!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二年》:“后聰明有智度,每與帝參決大政,猶呼 趙普 為書記?!?/p>
(2).佛教語。梵語的意譯。意為“大智慧到彼岸”?!毒S摩經(jīng)·佛國品》:“善於智度,通達(dá)方便?!?/p>
菩薩
菩薩 (púsà)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 Bodhisattva 泛指佛 Buddha 泛指某些神 Buddhist idol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jì)較起來了?!度辶滞馐贰? 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a kindhearted person容受
容納接受?!稘h書·成帝紀(jì)》:“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梁書·武帝紀(jì)中》:“﹝詔曰﹞若流移之后,本鄉(xiāng)無復(fù)居宅者,村司三老及餘親屬,即為詣縣,占請村內(nèi)官地官宅,令相容受,使戀本者還有所託?!薄吨熳诱Z類》卷三五:“所謂‘弘’者,不但是放令公平寬大,容受得人,須是容受得許多眾理。” 殷夫 《石炭王》:“我仿佛覺得,我已經(jīng)是走進(jìn) 上海 了, 上海 是容受了我啦?!?/p>
一切法
佛教稱萬有為一切法。亦稱一切諸法?!洞笾嵌日摗肪矶骸皬?fù)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攝一切法。”《大智度論》卷二七:“何等是一切法?所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唐 法藏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p>
釋師范名句,偈頌一百四十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