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果然有投合,及門豈在急摳趨
出自宋代方回《呈閻子靜廉訪翰學(xué)二首》:
仍文星炯炯照吳鉤,草詔金鑾酒老儒。
今□□公高北斗,后身白傳到西湖。
要途未若閑宮樂,心服□□貌敬殊。
臭味果然有投合,及門豈在急摳趨。
注釋參考
臭味
臭惡之氣味。《周禮·天官·內(nèi)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漢 鄭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別其不可食者,則所謂者皆臭味也。” 清 趙翼 《裙帶魚臭如醃鲞莪洲白門乃酷嗜詩以調(diào)之》:“臭味輼輬不可親,嗜痂偏作席間珍?!?/p>
(1).氣味。 漢 仲長統(tǒng) 《昌言下》:“性類純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蘇軾 《題楊次公蕙》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唐 元稹 《與吳端公崔院長五十韻》:“吾兄諳性靈, 崔子 同臭味。投此掛冠詞,一生還自恣?!?清 方苞 《贈潘幼石序》:“豈臭味之同,雖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類。《左傳·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誰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杜預(yù) 注:“言同類。” 唐 李百藥 《房彥謙碑》:“且復(fù)留連宴賞,提攜臭味,登山臨水,必動詠言?!?宋 蘇軾 《下財啟》:“夙緣契好,獲媾婚姻,顧門閥之雖微,恃臭味之不遠?!?/p>
果然
果然 (guǒrán)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really;as expected;as things turn out 果然名不虛傳 里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zhuǎn)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連詞,表示假設(shè) if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飽足的樣子 be satiated with food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肚f子·逍遙游》投合
投合 (tóuhé) 合得來 congenial;agree;get along 他們談得很投合 迎合 cater to 投合顧客的口味及門
[formerly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pupil dircetly taught by a master] 正式登門拜師受業(yè)的學(xué)生
及門弟子
詳細解釋《論語·先進》:“子曰:‘從我于 陳 蔡 者,皆不及門也?!北局^現(xiàn)時不在門下,后以“及門”指受業(yè)弟子。《元史·許謙傳》:“乃門之士著録者千餘人?!?明 歸有光 《孟子敘道統(tǒng)而不及周公顏子》:“其不敘 顏子 者,夫亦以在我者言之,則 孟子 之私淑,蓋自附于及門,其視 顏子 猶儕輩焉?!?清 劉大櫆 《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而 張 公于及門中,獨愛重公?!?/p>
摳趨
摳衣趨謁。 明 李贄 《復(fù)焦弱侯》:“向 鄒公 過 古亭 時,弟偶外出,不得摳趨侍從,悔者數(shù)日。” 清 黃六鴻 《?;萑珪しA啟附·候張三府》:“仰祈末照,俯納細流,即日摳趨,臨風(fēng)粉滌?!眳⒁姟?摳衣 ”。
方回名句,呈閻子靜廉訪翰學(xué)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