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照三山冢,分輝七寶欄
出自宋代秦觀《觀寶林塔張燈次胡瑗韻》:
飛來峰上塔,然蜜奉慈觀。
互照三山冢,分輝七寶欄。
勢擎金界迥,影蘸玉奩寒。
次第邊烽舉,高低祭燭攢。
虹旌排陣堞,火傘御靈官。
魏乘珠千顆,隋帆錦萬端。
華敷連藏海,光集匝宮壇。
冏冏連青昊,熒熒逼翠巒。
月卿秋抒思,星將夜濡翰。
繼聽鈞天奏,尤知屬和難。
注釋參考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p>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里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p>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shù)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元 郭玨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zhàn)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p>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痹敗?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p>
七寶
(1).佛教語。七種珍寶。佛經(jīng)中說法不一,如:《法華經(jīng)》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真珠、玫瑰為七寶;《無量壽經(jīng)》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為七寶;《大阿彌陀經(jīng)》以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硨磲為七寶;《恒水經(jīng)》以白銀、黃金、珊瑚、白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
(2).佛教語。七種王者之寶?!遁喭跗邔毥?jīng)》:“其王出時有七寶現(xiàn)。何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xiàn)。”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一:“我見轉(zhuǎn)輪王,千子常圍繞。十善化四天,莊嚴多七寶?!薄缎绿茣ず箦鷤魃稀t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號 金輪 圣神皇帝 ,置七寶於廷:曰金輪寶、曰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臣寶,率大朝會則陳之?!?/p>
(3).泛指多種寶物?!段骶╇s記》卷三:“有琴長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銘曰‘璠璵之樂’?!?唐 李嶠 《床》詩:“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粧?!薄端问贰ぽ浄疽弧罚骸?東都 舊制,輦飾以玉,裙網(wǎng)用七寶,而滴子用真珠?!?/p>
(4).用以形容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器物。《西京雜記》卷二:“ 武帝 為七寶牀?!薄端鍟じ咦婕o下》:“己卯,突厥遣使獻七寶盌。”《隋唐演義》第八二回:“ 玄宗 命設(shè)七寶文幾於御座之旁。” 葉玉森 《印度故宮詞》:“箕踞曾瞻七寶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異杰出的人物。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伏惟尚書,象外三山,人間七寶,體天地方圓之製,法陰陽昇伏之機。”
(6).指七種特殊的功用?!缎∥辶x》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寶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決勝負,二防賊盜,三誅刺客,四避神邪,謂之四絶;切金、斷玉、吹毛髮,謂之三益……這‘四絶’‘三益’,俗呼謂之‘七寶’?!?/p>
(7).稱以各種佐料合成之物。參見“ 七寶茶 ”、“ 七寶五味粥 ”、“ 七寶羹 ”。
秦觀名句,觀寶林塔張燈次胡瑗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