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詩倦跋涉,載筆尚可記
出自唐代杜甫《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
旄頭彗紫微,無復俎豆事。
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
嗚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
征夫不遑息,學者淪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
侁侁胄子行,若舞風雩至。
周室宜中興,孔門未應棄。
是以資雅才,渙然立新意。
衡山雖小邑,首唱恢大義。
因見縣尹心,根源舊宮閟。
講堂非曩構,大屋加涂墍。
下可容百人,墻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壓戎馬氣。
林木在庭戶,密干疊蒼翠。
有井朱夏時,轆轤凍階戺。
耳聞讀書聲,殺伐災仿佛。
故國延歸望,衰顏減愁思。
南紀改波瀾,西河共風味。
采詩倦跋涉,載筆尚可記。
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墜。
注釋參考
采詩
搜集民歌。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歌》:“若遇採詩人,無辭收鄙陋?!?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序:“因録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採詩者云?!?/p>
采集民間歌謠。古代有專門機構采詩,為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知得失的一項政治措施。《漢書·藝文志》:“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薄稘h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刺史質敏以流惠,舒化以揚名,采詩以顯至德,歌詠以董其文?!?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五季 以降,雖四言之銘,且拱手謝不敏,豈獨采詩可以觀政云爾?!?/p>
跋涉
跋涉 (báshè) 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艱苦 trudge;trek 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長途跋涉載筆
(1).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抖Y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鄭玄 注:“筆,謂書具之屬?!?孔穎達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清 張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雜ji{1-1}元韻》:“從知蒐獵關戎政,載筆還須付 馬 枚 ?!?/p>
(2).借指史官?!缎绿茣ゑ宜炝紓鳌罚骸皩υ唬骸氐啦蝗缡毓伲悸気d筆,君舉必書?!?宋 蘇軾 《賜翰林學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卿學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yè),已奏殺青之書。”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載筆者,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p>
南 北朝 時,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后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读簳と螘P傳》:“ 昉 雅善屬文,尤長載筆。” 明 徐賁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詩:“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yōu)者足補史冊之遺,下者轉昧是非之實?!?/p>
尚可
尚可 (shàngkě) 合格的,能通過檢查的 passable杜甫名句,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兒童動物拖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