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見盛德士,吏隱江之湄
出自宋代王之道《和陳阜卿為湯與立壽次韻》:
我聞無量壽,世作天人師。
有禱必應感,如形影隨之。
吾見盛德士,吏隱江之湄。
巖巖棟梁材,為桷豈所宜。
守道心自適,怡然見雙眉。
何當日千里,整頓黃金羈。
嗟予拙無用,正坐千林姿。
荷兄獨青眼,少雪群兒欺。
蘭菊雖異芳,春秋莫予遺。
相逢一尊酒,駐馬聊共持。
偶觀香霧郁,彷佛初生時。
愿兄壽無量,登庸侍彤墀。
年年遇今日,酌酒共瑤卮。
注釋參考
德士
宋 溫州 人 林靈素 ,少從浮屠學,苦其師打罵,改當?shù)朗?。后以方術為 宋徽宗 所寵,“欲廢釋氏以逞前憾”,請改僧為德士。 徽宗 采納其建議,遂于 宣和 元年正月下詔廢佛。 宋 費袞 《梁溪漫志·改德士頌》:“ 宣和 庚子,改僧為德士,一時浮屠有以違命被罪者。”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政和 間, 林靈素 主張道教,建議以僧為德士,使加冠巾,其意以釋氏為出其下耳。 臨川 饒德操 ,時棄儒為僧,作《德士頌》四首。其一云:‘德士舊來稱進士,黃冠初不異儒冠。種種是名名是假,世人誰不被名謾?!?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廢佛氏》:“除佛之禁,莫酷於 元魏 太武帝 ……又次,則 宋 宣和 中除佛教,改佛為大覺金仙,佛寺為神霄宮,僧加冠簪為德士,其事皆 徽宗 獨斷。”參閱《宋史·徽宗紀四》。
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茍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云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薌畇公挽聯(lián)》:“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yǎng),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p>
(2).山名。一名 洼尊山 。在 浙江省 縉云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云 ,縣令 李陽冰 退居于此山,創(chuàng)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洼尊?!?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洼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p>
王之道名句,和陳阜卿為湯與立壽次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