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作為梅花的老朋友,我立在梅花溪上,只見如煙的暮靄籠罩著梅樹枝梢,朧的月兒高掛在樹梢上空,此刻我牽掛月下霧中的梅花, 油然而生愁思,感到無可奈何。溪中那細長的春水點綴著黃昏的景色,而我對梅花的相思之情就像溪中春水一樣悠長,沒有停止過
梅花曾把她的芳心深摯地許給了我,因而我連做夢也在苦苦思索最美好的詩句,來表達我對她的愛意。聽說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
注釋
涓:細小的水流。
沒頓:沒有停止。
留春令 詠梅花問答
問:《留春令 詠梅花》的作者是誰?
答:留春令 詠梅花的作者是史達祖
問:留春令 詠梅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留春令 詠梅花是宋代的作品
問:留春令 詠梅花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出自 宋代史達祖的《留春令 詠梅花》
問: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的下一句是 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問:出自史達祖的名句有哪些?
答:史達祖名句大全
留春令 詠梅花賞析
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許”,上承“ 相思”二字,用擬人化手法敘說梅花相愛情深,曾兩情相悅,至今猶沉浸在昔日歡愛的回憶中。梅花本來無情,而詞人以情觀花,故而花著我之色彩而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逝去了,往事猶記,舊情依然,魂牽夢隨,柔情似水,滿腹衷腸,急切欲訴,卻又思緒紛亂,欲說又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 :“故夢勞詩苦!”這個“苦 ”字,是相思之苦、想說而說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著力表達了詞人對梅花相愛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 。當他無計可訴相思的時候,驀然想起東風或能傳達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帶給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帶給梅花??墒?,聽說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了。因而詞人無限哀怨地說出末結(jié)兩句 :“聞?wù)f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睂懙竭@里,詞人的心頭更加沉重了。雖然梅留東風只是“聞?wù)f ”,未必是真,但在詞人想來,疑慮難釋。只能失望地將之當真。怨恨、痛苦、失望 、悲傷的復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從這結(jié)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 上林春/一落縈伊洛清波,嵩山秀色,共與皇家為瑞。挺生異質(zhì),親逢盛旦,簪纓舊傳家世。雁爐煙里,罩一段、照人清氣。燦金章、映紫綬,自是真官標致。把朝廷縉紳屈指。有誰人似得,多才多藝。片言悟主,封侯賜璧,君王自為知己。暫來臥治。況廊廟、正多虛位。看登庸,輔圣主、萬年康濟。
- 從鄭郎中高州游東潭煙嵐晚入濕旌旗,高檻風清醉未歸。夾路野花迎馬首,出林山鳥向人飛。一谿寒水涵清淺,幾處晴云度翠微。自是謝公心近得,登樓望月思依依。
- 遂寧府庫古銅物我貌殊不古,而有好古心。未老已成癖,此病那砭針。本非口腹累,乃困耳目侵。遂州古名邦,有物歲月深。一一銅作器,得之古墓陰。燈罌間管柱,匜耳擎杯斟。劍弰累蒼節(jié),鳳口涂黃金。人形雜獸面,詭異難橅臨。糢糊滓塵土,剝蝕遭晴霖。摩挲細拂拭,名代不可尋。楉矢辨形質(zhì),古磬鳴聲音。一經(jīng)圣賢手,疑信別古今。佳哉今所藏,歷世方駸駸。會當有博雅,破此聾與瘖。敢效石鼓歌,吾意豈微吟。
- 贄林路教千載孤山處士星,只將閒孫聲最清。泮水工夫施教雨,梅花標格待和羹。不知野叟何緣分,邂逅城闉幸識荊。
- 憶鶴洞里不知城市改,人間再到子孫非。有誰尚自看華表,何處如今叫令威。
- 席上呈正老去年贈別折寒梅,盡道行人不再來。今日樽前成邂逅,大家花下且徘徊。經(jīng)春雨腳無時斷,浮世眉頭幾度開。莫待明朝離闊后,空將馀恨寄吟杯。
- 芥齏茈姜馨辣最佳蔬,孫芥芳辛不讓渠。蟹眼嫩湯微熟了,鵝兒新酒未醒初。棖香醋釅作三友,露葉霜芽知幾鋤。自笑枯腸成破甕,一生只解貯寒葅。
- 京東雜感二首其一勝國巡游地,孤城有廢宮。周垣春草外,園殿夕陽下。狐搰沙翻雪,鴟蹲樹嘯風。唯馀舊村落,雞犬似新豐。其二霧隱前山燒,林開小市燈。軟沙平受月,春水細流冰。遠望窮高下,孤懷感廢興。白頭遺老在,指點十三陵。
- 太常引 和池亭荷凈納涼時。四面柳依稀。棹得酒船回。看風里、沙巾半欹。殘霞照水,夕陽明樹,天付畫中詩。應(yīng)不負歸期。更誰看、桃花面皮。
- 聞沈氏小亭欲往主人辭出先聞趙承相法游籬橫地狹曲相裁,倦掃殘花長綠苔。連榭似聞兼靜雅,閑情暫欲洗塵埃。料將春色供家用,那有芳尊為客開。怪見門前少車馬,多因只要相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