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xiāng)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遼闊的大海不離達到它的盡頭,怎么才離知道大海以東的地方是什么樣?
中華九州離哪里最遠?相隔萬里之遙好像在天空一樣。
面對著你的國家只要看太陽升起,回國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風。
海中的大鱉身(把天都遮黑了,魚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紅了。
故鄉(xiāng)的樹木在扶桑國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島之中。
我們分別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離夠互通音信呢!
注釋
晁衡,原名仲滿、阿倍仲麻呂,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開元五年)隨日本遣唐使來中國留學,改名為晁衡。歷仕三朝(玄宗、肅宗、代宗),任秘書監(jiān)、兼衛(wèi)尉卿等職。大歷五年卒于長安。天寶十二載,晃衡乘船回國探親。
極:盡頭。引申為達到極點、最大限度。
安知:怎么知道。
滄海東:東游以東的地方,這里指日本。
鰲(áo):傳說中的海中大龜,—說大鱉。
鄉(xiāng)樹:鄉(xiāng)野間的樹木。
扶桑:地名。意思是說日本國比扶桑更遠。
孤島:指日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問答
問:《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的作者是誰?
答: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的作者是王維
問: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是唐代的作品
問: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是什么體裁?
答:五排
問: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出自 唐代王維的《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
問: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的下一句是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問:出自王維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維名句大全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賞析
古代贈別詩通常以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發(fā)端,借景物描寫來烘染離情別意。這首詩不同,開頭便是一聲深沉的慨嘆:茫茫滄海簡直不可能達到盡頭,又怎么能知道那滄海以東是怎樣一番景象呢!突如其來,噴薄而出,令人心神為之一震。三四兩句一問一答,寄寓詩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為遙遠?恐怕就要算迢迢萬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樣難。頭四句極寫大海的遼闊無垠和日本的渺遠難即,造成一種令人惆悵、迷惘、惴惴不安的濃重氛圍。
接下來四句,是寫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當時的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下,橫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種極為冒險、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實寫海上的景象,諸如氣候的無常、風濤的險惡等等,借以表達對航海者的憂慮和懸念。第三聯(lián)寫得驚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無論語言是怎樣的鋪張揚厲,情感是怎樣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詩中把海上航行中將要遇到的無數艱難險阻說完道盡,畢竟是辦不到的。所以,王維采用了另外一種別開生面的手法:避實就虛,從有限中求無限?!跋驀┛慈眨瑲w帆但信風”,要說的意思只開了一個頭便立即帶住,讓讀者自己去思索,聯(lián)想,補充,豐富?!缎绿茣?。東夷傳》云:“日本使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边@里“日”字雙關,兼指太陽和日本國。航海者就憑幾片風帆、數支櫓槳,隨風飄流,可見艱險已極。詩人不作正面描繪,只提供聯(lián)想線索;不言艱險而艱險之狀自明,不說憂慮而憂慮之情自見,正是這兩句詩高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還是“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兩句。在這里,詩人不只是沒有實寫海上景象,而且虛構了兩種怪異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鰲,眼里紅光迸射的大魚,同時展現出四種色彩:黑,紅,藍(天),碧(波),構成了一幅光怪陸離、恢宏闊大的動的圖畫。波濤在不停地奔涌,巨鰲與大魚在不停地出沒,四種色彩在不斷地交織和變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海上航行艱險、安危的憂慮。
歷代的詩論家們公認王維“詩中有畫”,但往往沒有注意到,他的“詩中畫”大多是“繪畫所描繪不出的畫境”。這首詩即是如此。人們公認王維是著色的高手。但往往沒有注意到,他筆下的色彩不是客觀對象的一種消極的附屬物,而是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氛圍、表現主觀情感的積極手段。這兩句詩利用色彩本身的審美特性來表情達意,很富創(chuàng)造性,有很高的借鑒價值。
最后兩句,詩人設想晁衡戰(zhàn)勝艱難險阻,平安回到祖國,但又感嘆無法互通音訊。這就進一步突出了依依難舍的深情。
這是一曲中日兩國的傳統(tǒng)友誼之歌。通篇沒有用一個概念性的語詞來明言所表現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們從目的地的渺遠、航程的艱險和詩人的聲聲喟嘆中,可以明確無誤地體會到,這是一種悵惘、憂愁、懸念、惜別等等雜糅交織的至精至誠的情誼。
- 金剛隨機無盡頌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總在不言中,一默絕狐蹤。若不是文殊,維摩枉費工。
- 夜別張五吾多張公子,別酌酣高堂。聽歌舞銀燭,把酒輕羅裳。橫笛弄秋月,琵琶彈陌桑。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
- 海陽十詠月窟濺濺漱幽石,注入團圓處。有如常滿杯,承彼清夜露。巖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游人不敢觸,恐有蛟龍護。
- 羅漢石吾聞大幻師,種種示方便。雖於土石中,神力亦周遍。君看此翠瑯,乃有羅漢面。殷勤作禮相,形質皆可辨。初觀頂相殊,次觀雙足現,僧袍如輕綃,風舉勢轉旋。得非方廣尊,影落此石片。千年磨不盡,若堅金百煉。我來一瞻敬,贊嘆未曾見。摩挲諦玩久,欲去反留戀。叮嚀善守護,尊者俱神變。會當清夜闌,神光照金殿。
- 書適心清絕欲早,才薄去官多。月下時閑釣,云邊每浩歌。野堂青草覆,山市白驢過。也有成功處,新降百萬魔。
- 奉和拜洛應制七萃鑾輿動,千年瑞檢開。文如龜負出,圖似鳳銜來。殷薦三神享,明禋萬國陪。周旗黃鳥集,漢幄紫云回。日暮鉤陳轉,清歌上帝臺。
- 王子開朝散早年以疾病謝事還江陰求詩為別三田園何日到,水國洗秋寒。興來出飲酒,興罷歸杜門。漫郎游已倦,老眼亂丹鉛。扁舟肯載我,共看雪濤翻。
- 奉答堯夫先生金雀石硯詩般陽有山名金雀,山發(fā)清輝奇璞。望氣嘗言玉寶藏,賈胡幾遣良工度。金剛寶鑽競窮搜,百里青蒼困鋔鑿。瓊瑰未獲得研材,溫潤還將六美學。有若玉徵琴面瑩,有如金彈陶輪著。規(guī)天矩地形制毓,中或辟流外圭角。晴窗氣暖墨花春,牋襞毫奔光照灼。吾生特好惟四物,累載裒鳩盈幾格。先生閉戶日著收,朝餐每不饜藜藿。高閎梁肉雖有余,孰敢就門赒隱約。先生固自嘗有言,不忍將身作溝壑。先生崖岸高莫攀,持此謂宜無見卻。一留為惠固已多,敢冀新詩旋踵作。精深雅健迫風騷,使我憂荒忽驚矍。還如甘露醒心昏,更似神篦除眼膜。先生精義已入神,準易時容見涯略。
- 薌林五十詠梨花原禁火曉未暖,蹈青昏恰皈。何堪一原雪,將冷入春衣。
- 六言問天池寶華昔年曾賦虎丘,猶恨靈巖未游。天池之景絕勝,寶華有水倒流。老矣不復西去,夢入陶朱扁舟。煩君為我尋訪,能以新詩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