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彌:更加。輟(chuò綽):停止。
遂:于是。
積:聚,累積。峽:兩山夾水處。
俄:突然間。
垅:丘壟。沓(tà踏):多而重復。
轍(zhé哲):車輪壓出的痕跡。
蔽:遮蓋。
冬夏共霜雪:廬山由于襟江帶湖,地勢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涼。據(jù)古書記載,過去在林木茂盛的峽谷中,夏天也能找到殘雪,有“時見山翁來取雪”的句子。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問答
問:《登廬山絕頂望諸嶠》的作者是誰?
答:登廬山絕頂望諸嶠的作者是謝靈運
問:登廬山絕頂望諸嶠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登廬山絕頂望諸嶠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出自 南北朝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問: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的下一句是 但欲淹昏旦,遂復經(jīng)圓缺。
問:出自謝靈運的名句有哪些?
答:謝靈運名句大全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賞析
此詩是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好山澤之游的謝靈運,來到廬山,并登上“絕頂”,實現(xiàn)了夙愿;放眼四顧,只見“積峽忽復啟”、“巒垅有合沓”,這壯麗的自然景色使詩人感奮。
這詩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明代鐘惺、譚元春合編的《古詩歸》,錄有謝靈運這首《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只有六句:
積峽或復啟,平涂俄已閉。巒隴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們對這詩很是欣賞。鐘云:“六句質(zhì)奧,是一短記?!弊T云:“他人數(shù)十句寫來,必不能如此樸妙?!笨墒侵x靈運的游覽詩,絕沒有這樣寥寥數(shù)語的;《古詩歸》所錄,實是殘缺不全的一個片斷。至少,根據(jù)《文選》李善注等古籍記載,這詩前面還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復經(jīng)盈缺。捫壁窺龍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謝詩的一般習慣,在《古詩歸》所錄六句的后面,很可能還有許多句,只是不見記載罷了??傊?、譚二人拿殘詩當完篇來評論,近乎盲人摸象。他們因此受到后人反復譏刺,這事情也變成文學批評史上一個有名的笑話。
可是,撇開學問不談,人們是否注意到:這詩究竟是殘缺的好,還是比較完整的好?至少,《古詩歸》所錄六句,作為一首詩看,除開頭有些突兀,總體上是不錯的,詩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顯得拖沓、累贅,節(jié)奏平緩無力。
- 途葉二絕一點天根動處微,已令萬物受春熙。欲知消長從來意,便是人心善惡機。
- 初夏即事十二解柳外花梢啼亂鶯,行人過盡不曾聽。得人聽處君知麼,天欲明時第一聲。
- 柘枝舞我是柘枝嬌女?!酢醵囡L措?!酢酢酢ⅰ踝∩睢?,妙學得柘枝舞?!酢躅^戴鳳冠,□□□纖腰束素?!酢醣轶w錦衣裝,來獻呈歌舞。
- 久雨山房十日雨,仰棟持行蝸。筍暗風庭竹,萱凝晚砌花。罌紅留夕火,焙綠薦春芽。滴滴西窗下,清泉滿石洼。
- 即事百憂常與事俱來,莫把胸中荊棘栽。但只熙熙閑過日,人間無處不春臺。
- 新秋同盧侍御、薛員外白蘋洲月夜隔暑蘋洲近,迎涼欲泛舟。榮從憲府至,喜會夕郎游。氣奪滄浪色,風欺汗漫流。誰言三伏夜,獨此月前秋。
- 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 和李太保寄刁秘書名位雖插道自光,訟庭無事俗平康。簾間尚覺琴床暖,院靜偏聞酒甕香。養(yǎng)性已知無病染,持廉唯恐有名彰。主人莫訝暌違遠,千仞由來有鳳翔。
- 暮春泛西湖次口號韻呈程待制十首已規(guī)觴詠了馀齡,徑自無何到大庭。左界何人與調(diào)護,酒星移近少微星。
- 和家恭伯韻別曹揚休還涪陵五首膠漆論心忍離群,柳邊躞蹀馬蹄塵。清風朗月相思夜,依舊江山面目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