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家住在江南水鄉(xiāng)金陵邊,嫁給了長安少年。
回首故鄉(xiāng)雙淚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邊。
戰(zhàn)爭何時能完結(jié),明月何時能再圓?
吟成這首怨曲向君彈唱,不覺心凄弦也斷。
注釋
怨歌行屬樂府曲名,屬《相和歌·楚調(diào)曲》。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的別稱。戰(zhàn)國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滅越后在今南京清涼山(石城山)設(shè)金陵邑。
長安少年:西漢武帝時,多選良家少年宿衛(wèi)建章宮,這些人便有“羽林少年”、“長安少年”等稱呼。
何處天邊:指遠在天邊的故鄉(xiāng)。
胡塵:泛指中原與北方及西方各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事。盡:指戰(zhàn)事平息。
此曲:指這首《怨歌行》曲。
斷弦:弦斷?!靶碾S斷弦”指心隨斷弦而碎,表示悲痛到了極點。
怨歌行問答
問:《怨歌行》的作者是誰?
答:怨歌行的作者是庾信
問:怨歌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怨歌行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出自庾信的名句有哪些?
答:庾信名句大全
怨歌行賞析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元帝被殺,梁朝覆滅,而他被迫留在長安。北周取代西魏后,他又被北周留用。在當時,金陵是南朝的國都,長安是北朝西魏和北周的京城。庾信被迫羈留北朝,雖然受到西魏和北周的禮遇,優(yōu)居高位,但故國之思和鄉(xiāng)關(guān)之念卻時時折磨著他的心靈,使他痛苦不堪。此詩即借女子自傷遠嫁,來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南方故園的思念之情。
- 次韻江陵王撫干送行江西回首白云深,磊石山邊問水程。少日經(jīng)行嗟老大,壯心零落笑平生。官曹無計逃寒冷,書冊惟堪記姓名。悔不早師王處士,藥爐琴軫自關(guān)情。
- 移竹次林英伯韻四首手種瑯玕照眼新,老來深寄五湖身。連宵留得枝間月,邀我同為物外人。封殖不貪千戶富,依棲可慰一生貧。武夫稱謂殊粗俗,卻恨樊川語未親。
- 立春觀杖牛清霜廢涼初曙,廢高門肅無廢嘩。行樹廢迎初日,微風(fēng)轉(zhuǎn)高牙。茲辰亦何辰,見此氣候嘉。有司謹春事,象牛告田家。微和被廣陌,纓弁揚蕤葩。伐鼓眾欒興,剡剡彩杖加。盛儀適未已,觀者何紛拿。因思古圣人,時儆在不差。禮實久已廢,所重存其華。吾非魯觀賓,胡為亦咨嗟。
- 拜昭陵出城,與張秘監(jiān)閣老同里,臨行別承在仲月當南呂,晨裝拜古林。逢君在東觀,不得話離襟。策馬緣云路,開緘扣玉音。還期才浹日,里社酒同斟。
- 書樂天紙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
- 感皇恩 自壽 此石刻見山東歷城縣志卷二十四林壑八年閑,吟殘山色。無處煙霞不相識。真歡清福,舉世誰人曾得。天教分付與,云莊客。萬里侯封,九華仙伯。未必情濃似吾適。扁舟風(fēng)月,好景初無今昔。遐齡原不在,餐松柏。內(nèi)張文忠公祠。碑額最上層刻張養(yǎng)浩自壽詞,草書。下題八分書七聘堂記四字,記文,正書,蘇天爵撰。碑陰有虞集五言古詩一首。詞綜補遺卷十八又錄張養(yǎng)浩行香子一葉舟輕一首乃東坡詞之誤
- 寄安素高處士吏隱南陽味日新,幕中文雅盡嘉賓。滿軒明月滿譚夜,共憶詩書萬卷人。
- 次韻茂元獨速歌大兒行文學(xué)蘇黃,暗潮無聲走茫茫。小兒分題擬甫白,手抉蟆頤取冰魄。自成機杼誰如君,悲歌乃有可憐色。曉來春歸薺葉新,青女摧之良不仁。那知妙齡氣如許,一睨辟易驚千人。我亦歸為村衰翁,接花成條欹屋紅。跣行肯追蹀躞步,杯飲不羨琉璃鍾。相逢他事不發(fā)語,醉面徹日承溪風(fēng)。君不見豐碑模糊立峴首。又不見繐帷虛斟百眉侑。何如吾儕見在身,有口猶堪著醇酎。陶陶兀兀未全非,赫赫炎炎豈長有。硯峰絕頂撫孤松,伊誰及此蒼髯壽。
- 戲詠書案上江梅水仙偷將行雨瑤姬佩,招得凌波仙子魂。幽韻清香兩奇絕,小窗斜月伴黃昏。
- 次韻發(fā)運路昌衡淮南見山堂疊石初成得賜環(huán),未應(yīng)苔蘚上蒼顏。據(jù)鞍華岳旌旄里,回首淮山夢想間。烽火日傳西塞靜,丘陵應(yīng)伴壯心閑。終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