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三十首·二十三問答
問:《論詩三十首·二十三》的作者是誰?
答:論詩三十首·二十三的作者是元好問
問:論詩三十首·二十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論詩三十首·二十三是金代的作品
問:論詩三十首·二十三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出自元好問的名句有哪些?
答:元好問名句大全
論詩三十首·二十三賞析
該詩排斥俳諧怒罵的不良習(xí)氣,體現(xiàn)元好問論詩尚雅的旨趣,論者多以為它是就東坡及其末流所發(fā),一般征引三條資料作注。一是黃庭堅所說,東坡文章“短處在好罵”(《答洪駒父書》),二是嚴羽所說,“近代諸公……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fēng),殆以罵詈為詩”(《滄浪詩話·詩辯》)。三是戴復(fù)古所論,“時把文章供戲謔,不知此體誤人多”(《論詩十絕》)。嚴、戴二家之說,元氏未必獲聞,倒是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卷上有段話值得一讀:“(參寥)嘗與客評詩,客曰:‘世間故實小說,有可以入詩者,有不可以入詩者,惟東坡全不揀擇,入手便用,如街談巷說鄙俚之言,一經(jīng)坡手,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自有妙處?!薄讹L(fēng)月堂詩話》為朱弁羈金時所作,在金有傳本,元好問當能讀到。他作此詩,心中必有此語,故能為前兩句作注。
但是,其批評不限于東坡及其末流。元好問針對“漢謠魏什久紛紜”的現(xiàn)狀,所持的雅正觀特別苛嚴,甚至狹隘,連李白、杜甫也不完全符合其雅正標準。他批評那些不自珍重的詩人,說“詩人玉為骨,往往墮塵滓。衣冠語俳優(yōu),正可作婢使”(卷二《別李周卿》),他批評蘇軾,“不能不為風(fēng)俗所移”,創(chuàng)作“雜體”詩,并對振興風(fēng)雅傳統(tǒng)感到悲觀失望,說“詩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無望矣”(卷三十六《東坡詩雅引》)。在他看來,眾多詩人之所以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多寫雜體詩,也就是因為“衣冠語俳優(yōu)”、“俳諧怒罵”,可見,“俳諧怒罵豈詩宜”是批評所有詩人“俳諧怒罵”的缺點,他的打擊面要比黃庭堅、嚴羽等人寬得多。
元好問的這番言論,還特別針對“今人”而發(fā),后兩句說得很清楚,是說“今人”合該嘲笑古人之“拙”,只知道有雅,不知道有其他。這是批評今人不及古人純正,以曲學(xué)、小說、俳諧怒罵入詩,據(jù)《歸潛志》記載,李純甫正是這類“今人”,他“幼無師傳”(卷八),“平日喜佛學(xué)”(卷九),“南渡后,文學(xué)多雜葛藤,或太鄙俚不文”(卷十),如解釋老子“道生一”,有“一二三四五,蝦蟆打杖鼓”(卷九)之語,他的這一套應(yīng)該在元好問所批評的“曲學(xué)”和“小說”的范圍之內(nèi)。李純甫還喜歡以俳諧怒罵入詩,《歸潛志》卷九曰:“李屏山視趙閑閑為丈人行,蓋屏山父與趙公同年進士也。然趙以其才,友之忘年。屏山每見趙致禮,或呼以老叔,然于文字間未嘗假借;或因醉嫚罵,雖慍亦無如之何。其往刺寧邊,嘗以詩送,有云:‘百錢一匹絹,留作寒儒裩?!I其多為人寫字也。又云:‘一婢丑如鬼,老腳不作溫?!I其侍妾也。又《送王從之南歸》有云:‘今日始服君,似君良獨難。惜花不惜金,愛睡不愛官?!嘁粫r戲之也?!边@類戲謔之作傳布甚廣,也應(yīng)在元好問的批評之中。
除李純甫之外,當時以俳諧怒罵入詩的還有“頗善李屏山”的馬天采④,其人“詭怪好異,又喜為驚世駭俗之行”,“南渡為史院編修官,殊無朝士風(fēng),雜學(xué),通太玄數(shù)”(《歸潛志》卷五)。元好問說其詩“欲別出盧仝、馬異之外,又多用俳體作譏刺語,如云‘木偶衣冠休嚇我,瓦伶口頰欲謾誰。嚙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罪酒家豬’,如此之類,不得不謂之乏中和之氣”(《中州集》卷七)。李純甫、馬天采等人的這種詩風(fēng),正是元好問這首詩在現(xiàn)實中的批評對象。至于“今人合笑古人拙”一句,是否別有所本,因文獻闕如,已不得而知了。
但是,其批評不限于東坡及其末流。元好問針對“漢謠魏什久紛紜”的現(xiàn)狀,所持的雅正觀特別苛嚴,甚至狹隘,連李白、杜甫也不完全符合其雅正標準。他批評那些不自珍重的詩人,說“詩人玉為骨,往往墮塵滓。衣冠語俳優(yōu),正可作婢使”(卷二《別李周卿》),他批評蘇軾,“不能不為風(fēng)俗所移”,創(chuàng)作“雜體”詩,并對振興風(fēng)雅傳統(tǒng)感到悲觀失望,說“詩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無望矣”(卷三十六《東坡詩雅引》)。在他看來,眾多詩人之所以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多寫雜體詩,也就是因為“衣冠語俳優(yōu)”、“俳諧怒罵”,可見,“俳諧怒罵豈詩宜”是批評所有詩人“俳諧怒罵”的缺點,他的打擊面要比黃庭堅、嚴羽等人寬得多。
元好問的這番言論,還特別針對“今人”而發(fā),后兩句說得很清楚,是說“今人”合該嘲笑古人之“拙”,只知道有雅,不知道有其他。這是批評今人不及古人純正,以曲學(xué)、小說、俳諧怒罵入詩,據(jù)《歸潛志》記載,李純甫正是這類“今人”,他“幼無師傳”(卷八),“平日喜佛學(xué)”(卷九),“南渡后,文學(xué)多雜葛藤,或太鄙俚不文”(卷十),如解釋老子“道生一”,有“一二三四五,蝦蟆打杖鼓”(卷九)之語,他的這一套應(yīng)該在元好問所批評的“曲學(xué)”和“小說”的范圍之內(nèi)。李純甫還喜歡以俳諧怒罵入詩,《歸潛志》卷九曰:“李屏山視趙閑閑為丈人行,蓋屏山父與趙公同年進士也。然趙以其才,友之忘年。屏山每見趙致禮,或呼以老叔,然于文字間未嘗假借;或因醉嫚罵,雖慍亦無如之何。其往刺寧邊,嘗以詩送,有云:‘百錢一匹絹,留作寒儒裩?!I其多為人寫字也。又云:‘一婢丑如鬼,老腳不作溫?!I其侍妾也。又《送王從之南歸》有云:‘今日始服君,似君良獨難。惜花不惜金,愛睡不愛官?!嘁粫r戲之也?!边@類戲謔之作傳布甚廣,也應(yīng)在元好問的批評之中。
除李純甫之外,當時以俳諧怒罵入詩的還有“頗善李屏山”的馬天采④,其人“詭怪好異,又喜為驚世駭俗之行”,“南渡為史院編修官,殊無朝士風(fēng),雜學(xué),通太玄數(shù)”(《歸潛志》卷五)。元好問說其詩“欲別出盧仝、馬異之外,又多用俳體作譏刺語,如云‘木偶衣冠休嚇我,瓦伶口頰欲謾誰。嚙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罪酒家豬’,如此之類,不得不謂之乏中和之氣”(《中州集》卷七)。李純甫、馬天采等人的這種詩風(fēng),正是元好問這首詩在現(xiàn)實中的批評對象。至于“今人合笑古人拙”一句,是否別有所本,因文獻闕如,已不得而知了。
0
糾錯
猜你喜歡
- 曲廊曲廊桐樹綠陰陰,檐佩風(fēng)來奏玉琴。但有疎簾知獨立,更無塵事惱閒心。雪霜鬢畔誰能免,城府胸中枉自深。二六時辰真快樂,坐禪才罷即行吟。
- 早泊江城三首俗務(wù)脫始輕,病體自然愈。今朝泊船早,消搖大江滸。前林青芒回,眾芳錦唇吐。廬山知幾峰,閒背曉星數(shù)。
- 劉晁之家園六詠露華水氣澄鮮暑氣微,一池菡萏映漣漪。精神妙處無人見,只在風(fēng)清月冷時。
- 次韻鑒中八詠梅山如積翠,的皪手堪捧。遙遙仙人尉,盤盤故時隴。丹泉清可鑒,石乳甘於湩。行將解塵纓,于焉滔高踵。
- 鄰水寺有竹數(shù)百竿中有孤梅可愛蕭蕭勁竹古君子,凜凜孤梅節(jié)婦人。不作東風(fēng)蝴蝶夢,短籬流水一家春。
- 野池野池水滿連秋堤,菱花結(jié)實蒲葉齊。川口雨晴風(fēng)復(fù)止,蜻蜓上下魚東西。
- 菖蒲石盆養(yǎng)寒翠,六月如三冬。勿云數(shù)寸碧,意若千丈松。勁節(jié)凌孤竹,虬根蟠老龍。傲霜滋正氣,泣露泫春容。座有江湖趣,眼無塵土蹤。終朝澹相對,澆我磊磈胸。
- 題北巖定林院方丈戊戍正月二十四日攜諸童稚松嶺晴煙明冉冉,石橋融水暖涓涓。老翁百事無心計,只有尋春似去年。
- 尋許山人亭子桃源若遠近,漁子棹輕舟。川路行難盡,人家到漸幽。山禽拂席起,溪水入庭流。君是何年隱,如今成白頭。
- 題蛻龍洞伏虎巖空巖深峻可棲真,猛虎溫馴異類親。正節(jié)天師時憩此,逍遙忘返詠章新。
詩詞名句推薦
最新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