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fēng)吹動,將軍在夜色中連忙開弓射箭。
天明尋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頭深深插入巨大石塊中。
注釋
驚風(fēng):突然被風(fēng)吹動。
引弓:拉弓,開弓。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白羽:箭桿后部的白色羽毛,這里指箭。
沒:陷入,這里是鉆進(jìn)的意思。
石棱:石頭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問答
問:《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的作者是誰?
答: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的作者是盧綸
問: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是唐代的作品
問: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是什么體裁?
答:樂府
問: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出自 唐代盧綸的《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問: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的下一句是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問:出自盧綸的名句有哪些?
答:盧綸名句大全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賞析
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第二首,描寫將軍夜里巡邏時景況。
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dāng)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fēng)刮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制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qū),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林暗草驚風(fēng)”,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
次句即續(xù)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引”是“發(fā)”的準(zhǔn)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在一“驚”之后,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
后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跡,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將軍搜尋獵物,發(fā)現(xiàn)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棱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于戲劇性?!笆狻睘槭耐黄鸩糠?,箭頭要鉆入殊不可想象。神話般的夸張,為詩歌形象涂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
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漢只學(xué)家司馬遷記載當(dāng)時名將李廣事跡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p>
詩的前兩句寫事件的發(fā)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風(fēng)大作,草叢被喬得刷啦啦起伏抖動;蛙人起落處津津樂道恍恍惚惚有一頭白虎撲來。恰好這時,將軍正從林邊馳馬而過,他眼疾手快,拉滿弓一箭射出… …
后兩句寫事件的結(jié)果是:第二天清晨,將軍記起昨晚林間的事,順原路來到現(xiàn)場,他不禁大吃一驚: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見被他射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謶指心欢自谀抢?,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鉆進(jìn)石棱里去了!請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縫,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細(xì)的尖突的石棱――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藝啊!
有人要問,將軍射老虎,干嗎不當(dāng)時就看結(jié)果,還要等第二天早晨?原來的故事并沒說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頭呀!這,就是詩人的藝術(shù)處理了。第一,這樣可以表現(xiàn)將軍的自信,從來是百發(fā)百中,這一次還怕它死不了跑掉嗎?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觀性,讓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當(dāng)夜就看,固然也能發(fā)現(xiàn)是一場誤會,但很難取得現(xiàn)在這樣的畫面一般的鮮明效果。
詩,最注重含蓄,最講究意在言外??吹皆娭屑胧拿鑼懀覀儠腿宦?lián)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將會射成什么樣子?如果在戰(zhàn)場上射擊敵軍兵馬呢?于是,一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形象,便盤馬彎弓、巍然屹立在我們眼前了。
- 詩一首陰風(fēng)碧里鱗鱗瓦,落日紅中縷縷煙。無訟正如高隱發(fā),隆冬方似早春天。州民富庶風(fēng)光好,誰信常憂滿二年。
- 月庵羽人蕭散月庵深,問月青天無古今。但放虛庵如月樣,更教月信在庵心。
- 寄表兄鄭古潭江湖風(fēng)浪惡,飄泊此依依。白發(fā)親俱老,深春人未歸。云留行李住,風(fēng)遣落花飛。強飲杯中物,芳心莫易違。
- 偈頌一百零二首如來不說無余說,迦葉無聞無異聞。體得無聞無說說,玉石難分亦自分。國恩佛恩總報,人王法王道存。仰祝圣明逾日月,更祈睿筭等乾坤。
- 賀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fēng)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biāo)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dāng)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 奉和登會昌山應(yīng)制(一作錢起詩)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玉鸞登嶂遠(yuǎn),云輅出花遲。泉壑凝神處,陽和布澤時。六龍多順動,四海正雍熙。
- 詠史八首黔婁妻明知正不足,不若斜有馀。破衾有何好,錦繡乃不如。卓哉歸人言,賢于五車書。
- 雜詩四首扁舟江上未歸身,明月清風(fēng)作四鄰。觀化悟來俱是妄,漸疏人事與天親。
- 摸魚兒(湖上)放扁舟、萬山環(huán)處,平鋪碧浪千頃。仙人憐我征塵久,借與夢游清枕。風(fēng)乍靜。望兩岸群峰,倒浸玻璃影。樓臺相映。更日薄煙輕,荷花似醉,飛鳥墮寒鏡。中都內(nèi),羅綺千街萬井。天教此地幽勝。仇池仙伯今何在,堤柳幾眠還醒。君試問。□此意、只今更有何人領(lǐng)。功名未竟。待學(xué)取鴟夷,仍攜西子,來動五湖興。
- 鷓鴣天妙曲清聲壓楚城。蕙心蘭態(tài)見柔情。凌波隱稱金蓮步,蘸甲從教玉筍斟。歌緩緩,笑吟吟。向人真處可憐生。仙源幸有藏春處,何事乘風(fēng)逐世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