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xù)不斷地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并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注釋
垂緌(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清露:純凈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響:指連續(xù)不斷的蟬鳴聲。
疏:開闊、稀疏。
藉:憑借。
蟬問答
問:《蟬》的作者是誰?
答:蟬的作者是虞世南
問:蟬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蟬是唐代的作品
問: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出自 唐代虞世南的《蟬》
問: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的下一句是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問:出自虞世南的名句有哪些?
答:虞世南名句大全
蟬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傲黜憽睜钕s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边@里所突出強調(diào)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保ā短圃妱e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zhì)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xiàn)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 七夕讀牛女事天澄灝氣輝銀灣,驚鴻未陣點紺寒。畢逋之孫嗜穢腐,為梁豈無鵷與鶯。暫拋機梭息鞅靷,別久未愜須臾懽。聚落擾擾集蠛蠓,小智未易鐫孱頑。蓬顆牛羊半餒飫,云路陰淥吒足艱。增肆益諉褥乃遂,未見仁憫遺私干。經(jīng)縝森羅蘊精耀,寧論匹偶勝欺謾。帝降劂孫責禮幣,曷自貸予期追還。輜軿沓颯倡河鼓,雖異臨邛亦疵瘢。政使流光夜奔迸,寸心尚在狐疑間。如何東西兩相望,蹭次不動光芒攢。
- 檢近稿偶志少小學為文,韓蘇有卓型,別裁及詩格,李杜真前旌。立言人所志。見道羌孰能,自讀宋儒書,始知朱與程。詔我為學方,主敬與存誠,空言信何補,要道在躬行。矧茲繼百王,君師任匪輕,衡門有遺賢,安能致諸廷?溝壑有餓殍,安能飽以羹?返己率多慚,佳文何足稱。有時雨未降,披衣宵立庭,既霑或苦潦。踟躕復望睛。黍高稻宜低,夏耘春勤耕,望杏杏未紅,瞻蒲蒲已青??棆D慮寒心,農(nóng)夫望歲情,茅簷艱苦狀,仿佛常共賡。結習難盡除,聊如勞者鳴,工拙非所論,歲月差可征。詩史讓少陵,我作方農(nóng)經(jīng)。
- 木蘭花令凌歊臺上青青麥。姑熟堂前馀翰墨。暫分一印管江山,稍為諸公分皂白。江山依舊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誰分賓主強惺惺,問取磯頭新婦石。
- 頌證道歌證道歌百獸聞之皆腦裂,穿山透石魔群折。夜來依舊卓長空,飽清風,漱明月。
- 滿江紅·寫懷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 見古梅吳府教萬木風饕凍欲癡,孤根逗暖正斯時。樹槎牙歷百千歲,花摘索開三兩枝。兄弟山礬應未稱,交朋松竹恐相宜。玉堂標致和羹味,可是香名滿世知。
- 借林可山韻餞蘿屋僧吟卷多題品,君齊賈島才。聞風卻竹瘦,載雨過湖來。交淡杯中水,儒酸葉底梅。便辭京口去,覓取近詩開。
- 海上萬面鯨波朝日赤,滄洲四望無窮極。海山何處是蓬萊。遍問漁翁都不識。
- 次韻劉敷言新雁倦飛聊復下江湖,此去衡陽萬里余。陣合魚麗司馬法,字排草圣右軍書。隨陽度塞身良苦,避繳銜蘆計已疏。一抹參差無亂序,似聞衙鼓列群胥。
- 過道人磯幾年煙雨鎖蒼苔,咫尺侯門路不開。夜半一聲橫笛處,道人隨月過山來。
- 2新娘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