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691-54
溪居叟問答
問:《溪居叟》的作者是誰?
答:溪居叟的作者是杜荀鶴
問:溪居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溪居叟是唐代的作品
問:溪居叟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溪翁居靜處,溪鳥入門飛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溪翁居靜處,溪鳥入門飛 出自 唐代杜荀鶴的《溪居叟》
問:溪翁居靜處,溪鳥入門飛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溪翁居靜處,溪鳥入門飛 的下一句是 早起釣魚去,夜深乘月歸。
問:出自杜荀鶴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荀鶴名句大全
溪居叟賞析
景云,唐代僧人,與岑參同時。《全唐詩》錄存其詩三首。
這首五言律詩,以白描手法為一位隱居溪邊的老人傳神寫照,以明快的語言描述了溪叟的瀟灑生涯。詩中的“溪叟”是僧人眼光中的溪叟,或者都富有禪味。
首聯(lián)詠溪叟居住的環(huán)境的清靜瀟灑。上句著一“靜”字,下句即以“溪鳥入門飛”反襯,以動寫靜,倍見其靜、其幽、其雅,境界自出,妙趣天成,給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頷聯(lián)詠溪叟行止的自由瀟灑。他終年以泛湖上垂釣為樂,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獨來獨往,如孤云野鶴,閑逸逍遙。這一聯(lián)是全詩的主體,表明溪叟的高情雅致寓于“釣魚”。
頸聯(lián)詠溪叟飲食的素淡瀟灑?!拜浴彼追Q茭白,生于河邊、陂澤,可作蔬菜;其實如米,稱雕胡米,又稱茭白、菰米,可作飯。“荇”即荇菜,多生長于湖塘中,嫩時可供食用,細如絲,味肥美。這位溪叟以野菜為炊,食之甘味,足見其清心寡欲、返樸歸真之狀?!奥断恪迸c“煙暖”通感的藝術(shù)手法,有意美化溪叟這種世外桃源式的純樸生活。
尾聯(lián)以“瀟灑塵埃外,扁舟一草衣”作結(jié),這是全詩點睛之筆?!皦m?!敝鸽S風(fēng)揚起的灰土,喻污染。語出《楚辭·漁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草衣”指結(jié)草為衣,古詩文中常用來指未出仕的在野之人。這一聯(lián)與前三聯(lián)處處呼應(yīng),深入一層提示溪叟的精神世界,完成了溪叟形象的多方位塑造。這位蟬蛻于濁穢、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溪邊釣叟,不也很像沙門高僧嗎?
--李旦初
- 和王倉少尹暇日言懷清秋多暇日,況乃是夫君。習(xí)靜通仙事,書空閱篆文。劍飛終上漢,鶴夢不離云。無限煙霄路,何嗟跡未分。
- 入局馬上愁云慘慘增寒威,冰铓砭骨裘不支。鳴騶南北困道路,擾擾人趨入省時。京師久旱塵土惡,喜有小雨沾須眉。跨鞍便起江湖興,波明別浦柳半垂。臥聽篷聲睡正穩(wěn),放船不問歸來遲。
- 山寺引泉劈碎瑯玕意有馀,細泉高引入香廚。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銀河漏泄無。
- 哀蜀人為南蠻俘虜五章。過大渡河蠻使許之泣望鄉(xiāng)國大渡河邊蠻亦愁,漢人將渡盡回頭。此中剩寄思鄉(xiāng)淚,南去應(yīng)無水北流。
- 送喻叔奇通判會稽鳴騶前日餞出使,椎鼓今日送作州。會稽別駕官尚薄,道傍羨者何其稠。版輿有親余九十,東南之美供甘柔。先春鑄牙入午啜,破臘箭茁充晨羞。況復(fù)詩壇執(zhí)牛耳,所至風(fēng)月相獻酬。千巖萬壑遍題品,會有采者人名遒。
- 送陳穎仲赴省闈木末揮斤玉未鐫,清姿直節(jié)已飄然。詩書插架嗤三萬,文字撐腸富五千,筆下行看吐黃絹,選中應(yīng)喜探青錢。管城自有封侯相,得路功名且著鞭。
- 石滑澾嶺滑澾嶺上十年前,黃泥白石故依然。舊時茅舍無尋處,一我能消幾十年。
- 從蘇公登后樓倏作三年別,才堪一解顏。樓孤帶清洛,林缺見巴山。五月池?zé)o水,千年鶴自還。白鷗沒浩蕩,愛惜鬢毛斑。
- 靡草雨急妙合互藏精,萬物森然各有神。靡草露機坤是復(fù),野龍交戰(zhàn)指迷津。
- 寄韓漕子云詔書淮上遂休兵,玉帛相隨下帝京。且喜王師還禁衛(wèi),獨煩使節(jié)在邊城。轉(zhuǎn)輸積雪河冰合,離別春風(fēng)塞草生。細札催歸應(yīng)不晚,到家猶及趁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