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卻多次往來于山寺以致讓山寺討厭。在有味與無味之間追求生活樂趣,在材與不材之間度過一生。
我寧可保持自我的獨(dú)立人格,也不趨炎附勢獵取功名。走遍人間,過了大半生還是走上了歸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鳥是我的好弟兄。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長安路:喻指仕途。長安,借指南宋京城臨安。
厭逢迎:往來山寺次數(shù)太多,令山寺為之討厭。此為調(diào)侃之語。
鷓鴣天·博山寺作問答
問:《鷓鴣天·博山寺作》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博山寺作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鷓鴣天·博山寺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博山寺作是宋代的作品
問:鷓鴣天·博山寺作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不向長安路上行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不向長安路上行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博山寺作》
問:不向長安路上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不向長安路上行 的下一句是 卻教山寺厭逢迎。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鷓鴣天·博山寺作賞析
按理說四十多歲正是人生建功立業(yè)之心最盛,最能奮發(fā)作為之時(shí),然而詞的開首兩句卻說;“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贝笠馐钦f,他已經(jīng)不再心向國都,不再在意天下國家之事了,只流連于博山寺和它周圍的山水,使得它都厭于逢迎我了。辛棄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難道他真的已經(jīng)忘情于山水游樂,把北復(fù)中原的大志拋諸腦后了么?下邊兩句“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典出《莊子》,貌似超脫,要安于歸隱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做不材之材以終其年。事實(shí)上,上片四句是怨辭反說,辛棄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閑適平淡的生活,置國家天下于不顧,只是當(dāng)權(quán)者對他始終若即若離,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幾乎二十年的時(shí)間里被閑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這首詞中,他字面上超然閑逸之詞,實(shí)則包含著對當(dāng)權(quán)者的激憤與積怨,只是不易察覺罷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聲名。下一句說人生歷盡世事,到頭來還是要?dú)w于田園,躬耕田畝。最后兩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毙翖壖惨馔杏谒芍窕B,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許也包含著對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鳥好弟兄,只有他們不會讓辛棄疾傷心失望。
- 石左藏挽詩二首昔年陪宴上崏臺,一聽新歌一舉杯。此會如今嗟已矣,擬將何調(diào)寄余哀。
- 春怨夜盡夢初驚,紗窗早霧明。曉妝脂粉薄,春服綺羅輕。妾有今朝恨,君無舊日情。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
- 正釵聯(lián)句竹臺歸欲礙?;殖鑫赐?。度簪先分影。轉(zhuǎn)珥忽瞻風(fēng)。雙橋耀寶鈿。闐闐密復(fù)叢。羞令掛纓闕。整插補(bǔ)余空。
- 酬襲美見寄海蟹藥杯應(yīng)阻蟹螯香,卻乞江邊采捕郎。自是揚(yáng)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骨清猶似含春靄,沫白還疑帶海霜。強(qiáng)作南朝風(fēng)雅客,夜來偷醉早梅傍。
- 游匡廬山欲向匡廬觀瀑布,便從鼓蠡驟樓船。一聲長嘯來丹壑,千太飛流下碧天。洞里樓臺無歲月,云中雞犬有神仙。憑誰呼起巢松者,醉擁宮袍對酒眠。
- 酹江月(北客用坡韻改賦訪梅)冰肌玉骨,笑嫣然、總是風(fēng)塵中物。誰掃一枝,流落到、絕域高臺素壁。匹馬南來,千山萬水,為訪林間雪。淵明愛菊,不知誰是花杰||。憔悴夢斷吳山,有何人報(bào)我,前村夜發(fā)。蠟屐霜泥煙步外,轉(zhuǎn)入波光明滅。雪后風(fēng)前,水邊竹外,歲晚華余發(fā)。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 蓋少府新除江南尉問風(fēng)俗聞君作尉向江潭,吳越風(fēng)煙到自諳。客路尋常隨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嵐。緣溪花木偏宜遠(yuǎn),避地衣冠盡向南。惟有夜猿啼海樹,思鄉(xiāng)望國意難堪。
- 詩品二十四則。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縱。月出東斗,好風(fēng)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dú),落落玄宗。
- 疏梅二首我貧受寒欺,帖帖為不出。積雨遠(yuǎn)市聲,幽居近芳物。時(shí)禽過我柳,清喙動鳴瑟??腿ラT復(fù)扃,低參映林沒。
- 憶秦娥笑盈盈。曉妝掃出長眉青。長眉青。雙開雉扇,六曲鴛屏。少年心在尚多情。酒邊銀甲彈長箏。彈長箏。碧桃花下,醉到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