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我擔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fā)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里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游樂。
滁州在五代混戰(zhàn)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qū)。過去,太祖皇帝曾經(jīng)率領后周兵在清流山下?lián)魸⒗罹暗氖迦f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jīng)考察過滁州地區(qū)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qū)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墒?,當時的人都已經(jīng)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們?nèi)计饋頎帄Z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shù)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現(xiàn),全國就統(tǒng)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jù)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此根據(jù)這里的山脈河流,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注釋
豐樂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豐山北,為歐陽修被貶滁州后建造的。蘇軾曾將《豐樂亭記》書刻于碑?!遁浀丶o勝》:“淮南路滁州:豐樂亭,在幽谷寺。慶歷中,太守歐陽修建。”清《一統(tǒng)志》:“安徽滁州豐樂亭在州西南瑯琊山幽谷泉上。歐陽修建,自為記,蘇軾書,刻石?!?br />明年:第二年,即慶歷六年。
問諸滁人:向滁人打聽泉水的出處。諸,兼詞,之于。《與韓忠獻王書》:“山川窮絕,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于川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于泉側?!庇钟小队墓热吩姟?br />聳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著。聳然,高聳的樣子。特,突出。
窈然:深幽的樣子。
滃然:水勢盛大的樣子。
俯仰:這里為環(huán)顧的意思。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戰(zhàn)爭。
“昔太祖”五句:公元956年,宋太祖趙匡胤為后周大將,與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將皇甫暉、姚鳳會戰(zhàn)于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隊敗于滁州城。隨后趙匡胤親手刺傷皇甫暉,生擒皇甫暉、姚鳳,奪下滁州城。周,指五代時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圖記:指地圖和文字記載。
清流之關: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所在”二句:指到處都割據(jù)稱王,難以計算。勝,盡。
及:等到。
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趙匡胤統(tǒng)一天下。
向,從前。
遺老:指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老人。
舟車商賈:坐船乘車的商人。
畎:田地。
樂生送死:使生的快樂,禮葬送死。
涵煦:滋潤教化。
事簡:公務簡單。
掇幽芳而蔭喬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蔭下休息。掇,拾取。蔭,蔭庇,乘涼。
刻露,清楚地顯露出來。
歲物:收成。
刺史:官名,宋人習慣上作為知州的別稱。歐陽修此時為滁州知州,根據(jù)習慣自稱為刺史。
名:起名,命名。
豐樂亭記問答
問:《豐樂亭記》的作者是誰?
答:豐樂亭記的作者是歐陽修
問:豐樂亭記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豐樂亭記是宋代的作品
問:豐樂亭記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 出自 宋代歐陽修的《豐樂亭記》
問: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 的下一句是 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
問:出自歐陽修的名句有哪些?
答:歐陽修名句大全
豐樂亭記賞析
全文可分三段。首段簡介建亭的緣起。文章一開始就特意點明時間,即在他到滁的第二年,也就是初具政績之時,其中已含樂意。滁地“山州窮絕,比乏水泉”。而當炎炎夏日,竟“偶得一泉于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歐陽修《與韓忠獻王書》),作者喜出望外,親臨考查:“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文章至此,正面點明“樂”字。于是喜悅之情,一氣流注:“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倍さ哪康模质怯芭c滁人往游其間”。由自我慶幸到與民同樂,在一片歡樂意緒中莫定題旨。
第二段通過對滁州歷史的回顧和地理位置的介紹,歌頌了宋王朝結束戰(zhàn)亂,使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功德。為了突出主題,作者只寫了宋朝以前故亂的歷史。并通過今昔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的?!俺谖宕筛曛H,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這一段是寫歷史。表現(xiàn)了滁州過去的戰(zhàn)事和宋太祖趙匡撤的勇武,贊揚了宋朝開國皇帝的武功?!靶迖L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這一段是寫當代。昔日的戰(zhàn)場,如今已經(jīng)難于考察其具體地點了。因為“故老”都已不在了,天下太平日子已經(jīng)很久了,這是第一層對比。
從“自唐失其政”到“涵煦百年之深也”是第二層對比。這一段通過對人間滄桑的感慨,又一次頌揚了宋王朝統(tǒng)一國家、讓人民休養(yǎng)生息的功德。作者俯仰今昔。反復抒發(fā)感嘆,使文章充滿了感情,這兩層對比,也都是與文章題目和主題相照應的。寫“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又寫“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都是為了說明當時的百姓不能“豐樂”。而“圣人出而四海一”以后,百姓能夠豐足安樂,則是“上之功德”。進一步證明四海安樂的局而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最后一段段回應開端,具體寫出“與滁人往游其間”之樂,歸結主題。文中寫作者“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的四時之景,凝煉而生動;道滁地風俗之美,淳厚而安閑。段中,交錯用了四個“樂”字,琳漓酣暢地抒寫了歐公此時的愉悅情懷。首先作者慶幸自己遠脫風波而“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一樂也;滁人“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二樂也;作者縱談古今,意在讓人民了解“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李之時也”,三樂也;凡此種種,皆因“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是地方官應做之事,四樂也。這就將首段“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之事,說得端莊入理。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借寫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筆墨寫滁州的山水景色,從中流淌出作者豐富的情感。戰(zhàn)亂之時,好山好水不過是為了割據(jù)稱王的“憑侍險阻”;在世事變遷的過程中,也只是“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而在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當時,則“四時之景,無不可愛”。歐陽修寫景有很深的功力。文中僅用“掇幽芳而萌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這十五個字就把一年四季四時之景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了?!岸抻姆级a喬木”是通過人的動作來寫春夏之景;“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則是用人的感受來寫秋冬之色。文短情深,不僅反映出當時作者的心境。而且反映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確的表達能力。
- 東塘舟中安識東塘路,言尋槜李船。魚鹽千古地,吳越一家天。夢覺何為者,行藏不偶然。半溪疏竹影,相送海云邊。
- 送清隱純老住池陽杉山冥冥細雨綠陰齊,湛湛長江客去時。剔起眉毛欣應供,橫擔楖栗看來期。
- 洞山圖卷吾聞淮水出桐山,古來賢哲產(chǎn)其間。君令自稱亦私淑,漁釣須當借一灣。
- 明師見和梅詩再用韻兼奉送還福唐斲輪妙手聲名歇,誰信出門猶合轍。后來世外有高禪,凜凜蘭摧并玉折。久將生死付八還,不數(shù)圖書號三絕。詩來乃與梅爭妍,獺髓補痕紅未滅。那知一夜卷東風,開盡寒枝千點雪。漢宮婕妤體自香,月裹飛仙長玉潔。白頭對鏡憶年少,每到花開重離別,愛花取醉惜夜闌,眷戀盈盈花上月。人歸吹恨落關山,恨極欲吹羌管裂。何況東溪漫草寒,學世猶嗤顏謝拙。還驚詩律張吾軍,塵戰(zhàn)愧非求嚼鐵。歸舟滿載萬珠璣,莫顯神龍藏貝闕。明朝詩逐暮潮還,余意憑師筆端說。
-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 ◇V骎嬌眼開仍殢,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
- 挽成峨峰吾叔聯(lián)姻好,當年記漢嘉?;仡^一甲子,遺恨滿天涯。尚喜長庚老,俄聞大耋嗟。區(qū)區(qū)論疇昔,何處挹蜚霞。
- 金陵賞心亭下路,平昔艤歸艎。游子去何許,緣蕪春自芳。城根侵海斷,日腳射云長。往事不堪問,東風故壘荒。
- 呈徐侍郎兼寄辛幼安當年今日誤承恩,自倚容華吒至尊。門外游絲難駐目,依然青草暗長門。
- 木蘭花慢(重陽)對金商暮節(jié),此時客、意難忘。正卉木凋零,蛩螀韻切,賓雁南翔。東籬有黃蕊綻,是幽人、最愛折浮觴。須信凌霜可賞,任他落帽清狂。茫茫。去國三年,行萬里、過重陽。奈眷戀庭闈,矜憐幼稚,墜淚回腸。憑欄處空引領,望江南、不見轉(zhuǎn)凄涼。羈旅登高易感,況於留滯殊方。
- 出游遇雨而返柴門方出雨霏霏,未到湖邊促駕歸。深炷爐香掩屏臥,誰知不為濕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