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暮春時節(jié),獨守空閨,每天都有幾只殘鶯陪伴著叫個不停;卷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里時時有東風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全都向西飄擺。
注釋
代:猶擬,說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征人未歸。
盡向西:唐時征戰(zhàn)多在西陲。
代春怨問答
問:《代春怨》的作者是誰?
答:代春怨的作者是劉方平
問:代春怨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代春怨是唐代的作品
問:代春怨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出自 唐代劉方平的《代春怨》
問: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的下一句是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問:出自劉方平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方平名句大全
代春怨賞析
2、見:原作“有”,據《全唐詩》改。 萋萋:茂盛貌。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皶r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 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叭恕敝娝劊仁乔榈挠|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tài)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 赴李少府莊失路君家南郭白云連,正待情人弄石泉。月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伊川。
- 拒霜楚天寂歷暮云平,何處江村落雁聲。正是西風掃黃葉,不知春色在朱榮。
- 望見靈山旱后催科惱殺儂,且隨尺一解而東。靈山忽近西山遠,回首新吳一夢中。
- 聞春鳥云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 聲聲慢(送王圣與次韻)瓊壺歌月,白發(fā)簪花,十年一夢揚州。恨入琵琶,小憐重見灣頭。尊前漫題金縷,奈芳情、已逐東流。還送遠,甚長安亂葉,都是閑愁。次第重陽近也,看黃花綠酒,也合遲留。脆柳無情,不堪重系行舟。百年正消幾別,對西風、休賦登樓。怎去得,怕凄涼時節(jié),團扇悲秋。
- 南峰山山上青天山下溪,白云流水兩相宜。丹成共爾南山老,采采松枝亦療饑。
- 平綠軒瞰水地仍敞,開窗望不迷。良疇連遠近,秀野混高低。曉起煙千樹,春耕雨一犁。道人深樂此,壞衲且幽棲。
- 寄毛伯明李叔器及康叔臨二首日日江頭聞鼓聲,問船云作岳州行。如聞風便一日爾,我乃終年懷友生。
- 以孟夏唱酬陳子高詩寄季承并借窮愁志及其兄故家不復見中州,插架聞君似鄴侯。往事誰能論牛李,舊書聊欲借窮愁。薰蕕政自難同器,涇渭懸知卒異流。何事古今朋黨禍,力爭終以殺身酬。
- 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