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瞿曇同歸,去揆不離,即心是道。
自從識得坎離,交際煉藥,粗知昏曉。
看雞飛蟾宮,兔走丹闕,更無煩惱。
氣中真液,液中真氣,和合不多不少。
種得黃芽,煉成赤水,龍虎交圍繞。
九還七返,工夫到后,還我舊時年少。
待三千,功圓行滿,恁時是了
永遇樂問答
問:《永遇樂》的作者是誰?
答:永遇樂的作者是佚名
問:永遇樂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永遇樂是宋代的作品
問:永遇樂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出自 宋代佚名的《永遇樂》
問: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的下一句是 瞿曇同歸,去揆不離,即心是道。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 雁知時避就物之難,千里蕭蕭振羽翰。水國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飛寒。煙云秋去南山暖,風日春歸朔野寬。九萬騰凌那可測,弋人矰繳漫多端。
- 古人鑄鑒標簽:哲理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凡鑒凹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量鑒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鑒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烙型腹忤b,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余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
- 石塘感舊十絕鹿門陳跡有馀哀,猶記龐公返自崖。行到當時相送處,不知老淚自何來。
- 游水樂洞路向蜂腰轉,泉從洞口來。決渠飛瀑布,伐石作崔嵬。勝境難頻到,幽懷只暫開。登臨興不盡,日昃故須回。
- 喜遷鶯 晉師勝淝上長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壯,索虜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qū)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奇?zhèn)?!淝水上,八千戈甲,結陣當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夜聞數(shù)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
- 同張子春淮上作南風今日好,歸棹上淮津。川迥舟如葉,山遙石似人。波光篙底動,沙壘漲馀新。誰信機心少,溪鷗伴此身。
- 山居雜詩九十首寂歷秋風晚,閑庭落葉深。天高晴日澹,山凈暮煙沉。疾病無時已,年華有底侵。兩行南去雁,一片北歸心。
-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閣午位符炎德,真人感赤精。誕彌佳節(jié)近,四海祝長生。
-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變風猶井牧,驅(qū)人遂阡陌。周余幾崩壞,況經(jīng)甫與白。崎嶇收狂瀾,還付濫觴窄。蒙莊冱渭雜,恐有郭象客。壁藏待知者,金石聞舊宅。
- 此庵歌吾結此庵寄殘影,有問此庵壞不壞。一語發(fā)出甚奇怪,隨他口下答不壞。凡屬形相皆是壞,為甚此庵卻不壞。六窗俱透無一物,常光無內(nèi)亦無外。劫火洞然大千壞,吾結此庵實不壞。行住坐臥于其中,只是尋常個境界。有時松風閒舉話。萬象森羅齊爽快。
- 此松亦有心,豈問庭前柏。——— 王安石與僧道升二首
- 人間此會論今古,細看茱萸感嘆長——— 蘇軾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
- 明月在天將鳳管,夜深吹向玉晨君——— 鮑溶贈楊煉師
- 譙門鼓角寺樓鐘,一一風傳到短蓬。——— 陸游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 始知進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賢愚——— 王安石杭州修廣師法喜堂
- 蜀張日益遠,言行將無同——— 廖行之壽湖南宗憲五首
- 城隅日未過,山色雨初晴——— 劉禹錫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鹽鐵使院中作
- 春草生塘猶夢句,秋蕖出水似君才——— 梅堯臣重送袁世弼
- 百年窮達都歸盡,淮水空圍墓上松——— 黃庭堅李濠州挽詞二首
- 崖云送雨一村涼,千頃扶疏綠潁香——— 毛滂縣境不雨禱響潭得之明日一龜出潭水上取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