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燕昭王延請郭隗,高筑起了黃金臺。
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后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
可是如今的當政者,卻棄我如同塵埃。
他們寧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yǎng)賢才。
此刻我方明白,黃鵠為什么要遠君而去,千里高飛獨自徘徊。
注釋
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請。郭隗:戰(zhàn)國時燕國人。據(jù)《史記·燕昭公世家》記載:戰(zhàn)國時,燕昭王欲報齊國侵占國土之恥,屈身厚幣招納天下賢士。郭隗說:“要想招致四方賢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賢于我的人就會不遠千里前來歸附?!庇谑钦淹跣拗m室給郭隗居住,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他。后來樂毅、鄒衍、劇辛等都相繼來到燕國。當鄒衍到燕國時,昭王親自拿著掃帚,屈著身子在前掃除路上灰塵,恭敬相迎。后任樂毅為上將軍。樂毅為燕國攻下齊國七十余城。
黃金臺:據(jù)《上谷郡圖經(jīng)》載,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臺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
劇辛:戰(zhàn)國時燕將,原為趙國人,燕昭王招徠天下賢士時,由趙入燕。
鄒衍:亦作騶衍,戰(zhàn)國時著名的哲學(xué)家,齊國人。
奈何:怎么,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達官顯貴。
買歌笑:指尋歡作樂。
舉:高飛。黃鵠舉:相傳春秋時魯國人田饒因魯哀公昏庸不明,自比為“一舉千里”的黃鵠(古書中“鵠”、“鶴”常常通用),用“黃鵠舉矣”,表示要離開魯國。
古風(fēng)·其十五問答
問:《古風(fēng)·其十五》的作者是誰?
答:古風(fēng)·其十五的作者是李白
問:古風(fēng)·其十五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古風(fēng)·其十五是唐代的作品
問: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出自 唐代李白的《古風(fēng)·其十五》
問: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的下一句是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fù)齊來。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古風(fēng)·其十五賞析
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zhàn)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臺,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游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涌來燕國。在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tài)度。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于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xiàn)實?!扒嘣剖俊笔侵改切╋w黃騰達的達官貴人?!妒酚?。伯夷列傳》說:“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李白便發(fā)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么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只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xiàn)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么意思。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xué)黃鵠高飛遠去了。魯哀公聽了,請?zhí)镳埩粝拢硎疽堰@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就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為相,治燕三年,國家太平。魯哀公為此后悔莫及。(見《韓詩外傳》)李白在長安,跟田饒在魯國的處境、心情很相似,所以這里說“方知”,也就是說,他終于體驗到田饒作“黃鵠舉”的真意,也要離開不察賢才的庸主,去尋求實現(xiàn)壯志的前途。但是,田饒?zhí)幱诖呵飼r代,王室衰微,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國,以求遂志。而李白卻是生活在統(tǒng)一強盛的大唐帝國,他不可能象田饒那樣選擇君主。因此,他雖有田饒“黃鵠舉”之意,卻只能“千里獨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這末二句,歸結(jié)到懷才不遇的主題,也結(jié)出了時代的悲劇,形象鮮明,含意無盡。
《古風(fēng)》五十九首都是擬古之作。其一般特點是注重比興,立意諷托,崇尚風(fēng)骨,氣勢充沛,而語言樸實。這首顯然擬阮籍《詠懷》體,對具體諷刺對象,故意閃爍其詞,但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確似阮詩。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詩歌藝術(shù)素養(yǎng)和造詣。但從詩的構(gòu)思和詩人形象所體現(xiàn)的全篇風(fēng)格來看,這詩又確實保持著李白的獨特風(fēng)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詠歷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陳史事,不點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語以慨現(xiàn)實,但都屬泛指,讀者難以猜測。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寫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織描敘,用形象點到即止??偲饋砜?,手法是故擬阮籍的隱晦,而構(gòu)思則從理想高度來揭露現(xiàn)實的黑暗,表現(xiàn)出李白那種熱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詩歌藝術(shù)的一個主要的風(fēng)格特征。
- 曾元伯以余七十用韻見慶復(fù)和之迂疏如我世間稀,自笑于時百不宜。但欲平生無鬼責(zé),豈期長命有天知。七旬雖慰白司馬,三黜空慚柳士師。多謝君詩遠相慶,一披頓解老人頤。
- 琴名士竹林隈,鳴琴寶匣開。風(fēng)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來?;春6酁槭?,梁岷舊作臺。子期如可聽,山水響馀哀。
- 幽州雪霽翰林諸公分韻得明字寒雪初晴冷氣清,地爐火活漸春生。嬾騎□□□人戶,滿酌肥羔朝帝京。屋破玉川貧亦樂,□□□塢貴何榮。道心自得鍾儀趣,一操南音□□□。
- 冬至展墓偶成至日沖寒掃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噓。蓼莪恨與云無際,常棣愁催雪滿裾。誤落世塵驚日月,謾牽吏鞅廢詩書。回頭更看諸兒侄,門戶支撐正要渠。
- 塞上曲茫茫大磧吁可嗟,暮春積雪草未芽。明月如霜照白骨,惡風(fēng)卷地吹黃沙。駝鳴喜見泉脈出,雁起低傍寒云斜。窮荒萬里無斥堠,天地自古分夷華。青氈紅錦雙奚車,上有胡姬抱琵琶。犯邊殺汝不遺種,千年萬年朝漢家。
- 古意悠悠南山云,濯濯東流水。念我平生歡,托居在東里。失既不足憂,得亦不為喜。安貧固其然,處賤寧獨恥。云閑虛我心,水清澹吾味。云水俱無心,斯可長伉儷。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霜洗斗魁,秋生河漢。形夭矯而長松參云,氣澄明而余潦退岸。
- 玉樓春相失霜風(fēng)不動睛明好。探梅有約城東道。橋邊失卻老仙期,城門落日人歸早。野田一望迷芳草。除是騰空君后到。立馬三周黛佛頭,參差中路令人老。
- 送陳國珍之官鄱陽盟締慈恩十四年,匆匆話別戍梅仙。便家澤國冰溪壤,得庇皇華刺史天。事到直須行已志,官卑最喜近氓編。許多靜定清修力,警戒聲名企昔賢。
- 新夏四月寒猶在,日高常掩扉??v收風(fēng)外絮,難暖客中衣。新竹筍多瘦,殘梢花最肥。有情雙燕子,能認舊巢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