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秋風(fēng)瑟瑟,給夜晚帶來些微寒意,紅始娘花的綠葉被風(fēng)吹得斜倚著欄桿,好似少女般溫婉可愛紅姑娘的花冠好像絲織品一樣,花朵微微綻放了些,殷紅的顏色好像瑪瑙一樣好看。
當(dāng)年宮殿里的往事還能向誰詢問呢,只有這紅姑娘花還依稀尚存。記得當(dāng)年元代至正年間,宮殿前的紅姑娘花爭相斗艷,宮女們爭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還在,采花人已經(jīng)不在了。
注釋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闌干”“東風(fēng)寒”等。以阮閱(一作左譽(yù))《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為正體,雙調(diào)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下片五句兩平韻。
紅姑娘:酸漿之別稱。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其果實(shí)成囊狀,色絳紅,酸甜可食。
騷屑:風(fēng)聲。
霞綃(xiāo):謂美艷輕柔的絲織物,此處形容紅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紅姑娘殷紅的顏色,好像是紅色的寶石(紅瑪瑙)一樣。
玉墀(chí):女子的頭飾,玉制之釵,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順帝年號(1341—1370)。
眼兒媚·詠紅姑娘問答
問:《眼兒媚·詠紅姑娘》的作者是誰?
答:眼兒媚·詠紅姑娘的作者是納蘭性德
問:眼兒媚·詠紅姑娘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眼兒媚·詠紅姑娘是清代的作品
問:騷屑西風(fēng)弄晚寒,翠袖倚闌干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騷屑西風(fēng)弄晚寒,翠袖倚闌干 出自 清代納蘭性德的《眼兒媚·詠紅姑娘》
問:騷屑西風(fēng)弄晚寒,翠袖倚闌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騷屑西風(fēng)弄晚寒,翠袖倚闌干 的下一句是 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問:出自納蘭性德的名句有哪些?
答:納蘭性德名句大全
眼兒媚·詠紅姑娘賞析
元代棕?cái)R殿前曾植野果紅姑娘。如今野果依稀尚存,而元代王朝卻早已淪為歷史的陳跡了,故此篇作者是借詠紅姑娘抒發(fā)了今昔之感。上片側(cè)重刻畫紅姑娘之形色,下片則述古寫懷.值得注意的是,結(jié)句點(diǎn)出“至正年間”,而“至正”是為元末惠宗順帝之時(shí)。順帝昏庸,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遂致各地義軍蜂起,最后元朝滅亡,政權(quán)為朱元璋所奪。此篇末明點(diǎn)“至正年間”,其中所含深意是耐人尋味的。
- 水調(diào)歌頭不見嚴(yán)夫子,寂寞富春山。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兩忘身世,來把釣魚竿。不似林間翮,飛倦始知還。中興主,功業(yè)就,鬢毛斑。馳驅(qū)一世豪杰,相與濟(jì)時(shí)艱。獨(dú)委狂奴心事,不羨癡兒鼎足,放去任疏頑。爽氣動心斗,千古照林巒。
- 國風(fēng)再寄南昌故人兼簡王帥子文寄聲黃與宋,書去望書還。別后交情在,年來世路艱。吾思蹈東海,君合隱西山。詩卷勤收拾,留名天地間。
- 長吟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江飛競渡日,草見蹋春心。已撥形骸累,真為爛漫深。賦詩歌句穩(wěn),不免自長吟。
- 次韻王浚明詠新居木犀月窟移來有貴名,一簾金碧照東榮。鼻端入妙睡魔醒,眼底會真詩句生。日氣瓏璁無奈醉,露華凌亂不勝清。君家傾國何時(shí)見?淡掃蛾眉捻夕陰。
- 送王都官官滿還都粹美清廟器,可嗟沉下僚。優(yōu)游仲舉坐,洋溢海沂謠。奏課應(yīng)居首,知音況滿朝。從今黃鵠興,眼冷看青霄。
- 卜算子潮生浦口云,潮落津頭樹。潮本無心落又生,人自來還去。今古短長亭,送往迎來處。老盡東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 九月十四日登崇山晚歸陽精天際滅,暮色望中生。嵐氣侵衣薄,山風(fēng)墮葉輕。林空霜月迥,沙白夜江明。云里相呼雁,翩翩尚遠(yuǎn)征。
- 鷓鴣天(有感)出處從來自不齊。后車方載太公歸。誰知孤竹夷齊子,正向空山賦采薇。黃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時(shí)。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 河清縣河亭由來多感莫憑高,竟日衷腸似有刀。人事任成陵與谷,大河?xùn)|去自滔滔。
- 江夏八詠之一右磨劍池孟公泣竹地,今是布金園。不保五畝宅,非無百代孫。
- 牛馬毛寒縮如蝟,古今此句絕奇奇——— 方回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
- 天涯少知遇,唯有醉江干——— 釋紹嵩客夜偶成
- 何當(dāng)重游此,待君湖水平。——— 白居易過李生
- 肉似雞頭韌,形疑鱟子長——— 舒岳祥有田婦獻(xiàn)水麥甚閏不知滹沱玉食曾有此否感悵
- 滿眼覷不見,地得一以寧——— 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端州江口連云處,始信哀猿傷客心。——— 李紳聞猿
- 當(dāng)家行眼里有筋,本色漢舌頭無骨——— 釋正覺教監(jiān)寺寫真救贊
- 雕闌占賞,禁苑承恩,難比太平瑤卉。——— 曹邍宴山亭/燕山亭
- 掠水輕鷗晴自戲,凌風(fēng)飛雁暮爭還——— 楊時(shí)登桐君祠堂
- 山雨霏微不滿空,畫船來往疾輕鴻——— 唐詢為杭州日送客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