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此詩作于1931年2月,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寫。
譯文
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于在漫漫長夜里度過春天的時光,鬢發(fā)斑白憂帶著妻兒被迫出走。
睡夢里仿佛看見慈祥的母親正為我擔(dān)憂落淚,而城頭上還在變換著軍閥們的各將旗號。
我怎忍得看著年輕的戰(zhàn)友被敵人殺害,以憤怒的心情對著白將恐怖的刀叢寫詩悼念。
吟誦之后俯視周圍卻沒有寫的地方(不能發(fā)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著我這個穿黑袍的避難者。
注釋
慣:含有司空見慣之意。長夜:漫長的黑夜,比喻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黑暗歲月。
挈(qiè)、將,是同義詞,均有提攜、帶領(lǐng)的意思。婦:指魯迅夫人許廣平。雛:指魯迅的幼兒周海嬰。當(dāng)時,海嬰還只有一歲零三個月,故稱“雛”。鬢有絲:指兩鬢斑自。魯迅寫此詩時已51歲,因多遭離亂與憂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當(dāng)時受迫害的害命者的母親。
城頭:指南京。變幻:指國民黨軍閥間的勾心斗角,長期混戰(zhàn),使政局動蕩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錄入《為憂忘卻的紀(jì)念》時改成“忍看”。朋輩:即朋友,戰(zhàn)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叢:比喻國民黨的迫害政策。原作“刀邊”,后在錄入《為憂忘卻的紀(jì)念》時改成“刀叢”。
無寫處:含有無地可寫,無處可發(fā)表之意,形容極度悲憤。
緇(zī)衣:即黑將的衣服。
慣于長夜過春時問答
問:《慣于長夜過春時》的作者是誰?
答:慣于長夜過春時的作者是魯迅
問:慣于長夜過春時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慣于長夜過春時是近現(xiàn)代的作品
問: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出自 近現(xiàn)代魯迅的《慣于長夜過春時》
問: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的下一句是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問:出自魯迅的名句有哪些?
答:魯迅名句大全
- 正月四日大雨不已愈暖不寒吳山勝概甲杭州,正旦晴明到上頭。紅袖南人簪翡翠,金鞍北客驟驊騮。豐年似覺春尤好,新歲何為雨不休。自笑詩翁百念冷,尚儕癡子說閒愁。
- 松月軒丈人愛青松,手植西門內(nèi)。風(fēng)聲度玉笙,林影翻朱鷺。仙鬼夜讀騷,衣客秋吟句。丈人燕坐余,海月生東樹。
- 西園早春二首芳意稍菲菲,春城沈淡暉。霞留早陰住,風(fēng)遣薄寒歸。細溜兼沙漾,初禽隱葉飛。要知刀筆暇,文酒得相依。
- 素飯放翁年來不肉食,盤箸未免猶豪奢。松桂軟炊玉粒飯,醯醬自調(diào)銀色茄。時招林下二三子,氣壓城中千百家。緩步橫摩五經(jīng)笥,風(fēng)爐更試茶山茶。
- 武夷有感十一首千山猿叫月如晝,萬籟風(fēng)號天正秋。霧濕蒼苔煙漠白,白云飛夢過瀛洲。
- 歌踏陽春,人間三月雨和塵。陽春踏,秋風(fēng)起,腸斷人間白發(fā)人。五靈華,曉玲瓏,天府由來汝府中。惆悵此情言不盡,一丸蘿卜火吾宮。
- 頌古三十一首一喝驚天動地雷,海翻太華洞然開。巖頭膽喪魂飛也,謾道當(dāng)時手搦抬。
- 挽董帥干二首向來相與處,欲說淚先滂。笑席平交等,名鞭夙許長?;掠纬呻x索,歸見及康強。如今果何日,忍聽歌些章。
- 秋至方趁夏日永,不知秋已清。秋清歲即晚,吾道終何成。
- 徐文長傳標(biāo)簽:寫人余一夕坐陶太史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稍就燈間讀之,讀未數(shù)首,不覺驚躍,急呼周望:“《闕編》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鄉(xiāng)徐文長先生書也。”兩人躍起,燈影下讀復(fù)叫,叫復(fù)讀,僮仆睡者皆驚起。蓋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內(nèi)有文長先生,噫,是何相識之晚也!因以所聞于越人士者,略為次第,為《徐文長傳》?! ⌒煳迹治拈L,為山陰諸生,聲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shù)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鎮(zhèn)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士無可當(dāng)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yán),不以摸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diào)合,當(dāng)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tài)”者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湟砸蓺⑵淅^室,下獄論死。張?zhí)吩炅?,乃得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蜃猿指珦羝破漕^,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于家?!庇嗤暧泄僭秸?,托以抄錄,今未至。余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 ∈唬骸跋壬鷶?shù)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禮數(shù)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xí),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 梅客生嘗寄予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詩?!庇嘀^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 10跑酷pro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