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歌
神官召集役靈鵲,直渡銀河云作橋。
河?xùn)|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
纖成云霧紫星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與牽牛夫。
自從嫁得廢織纴,綠鬢云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理來時路。
但令一歲一相見,七月七日橋邊渡。
別長會少知奈何,卻悔從來歡愛多。
匆匆萬事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催曉發(fā),令嚴不管輕離別。
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我言織女君莫嘆,天地?zé)o窮會相見。
猶勝姮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七夕歌問答
問:《七夕歌》的作者是誰?
答:七夕歌的作者是張耒
問:七夕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七夕歌是宋代的作品
問: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出自 宋代張耒的《七夕歌》
問: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 的下一句是 神官召集役靈鵲,直渡銀河云作橋。
問:出自張耒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耒名句大全
七夕歌賞析
這首詩是根據(jù)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寫成的樂府歌行。南朝梁殷蕓《小說》(明馮應(yīng)京《月令廣義·七月令》引)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zé)令歸河?xùn)|,但使一年一度相會?!边@則神話將牛郎織女的被罰阻隔天河,諉之于織女的嫁后貪歡,懶惰廢織,帶有封建社會歧視婦女的思想遺毒。這首詩雖取材于此,但作者卻是謳歌他們的深摯愛情,同情他們被迫分離;結(jié)尾又以“夜夜孤眠”不嫁人的嫦娥與之作比,似在暗示天地間較牛郎織女更為不幸的大有人在,足以啟發(fā)人們深思。
全詩可分四段。開頭四句為第一段,點明時令和鵲橋?!叭碎g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西方之神“蓐收”開始行司秋令,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指向西方了。金風(fēng)颯颯,銀漢迢迢,星移斗轉(zhuǎn),這是多么迷人的夜空。這時“神官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云作橋”。神宮召集喜鵲,役使它們直渡天河,云集為橋,以渡織女與牛郎相會。這四句詩通過具有時令特征的景物和神話中的鵲橋顯示七夕已到,為牛郎織女相會布置了環(huán)境,渲染了氣氛。
“橋東”以下十二句為第二段,追溯牛郎織女唯七夕一相逢的原因。寫了織女婚前、婚后和被謫歸河?xùn)|的全過程,內(nèi)容與《小說》大致相同。但文辭流美,敘述宛轉(zhuǎn),富有情韻,遠非《小說》可比。特別是增加了“綠鬢云鬟朝暮梳”一句,與充滿著曠怨之情的“辛苦無歡容不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她“河西嫁得牽牛夫”,伉儷相得,極為如意的心情。她由“容不理”變?yōu)椤俺菏帷?,是熱愛男耕女織新生活的表現(xiàn)。詩人加上這一句,豐富了織女的形象,突出了她珍惜愛情、追求幸福的性格,使一個“得此良人”,心里甜絲絲、美滋滋的新嫁娘的身影躍然紙上,而那“貪歡”“廢織纴”之說,已成了蒼白無力的欲加之罪。
“別多”以下八句為第三段,寫牛郎織女七夕乍會又離的悲痛。一年三百六十日,他們只有一個晚上能夠相會,真是“別多會少”,但這是天帝的命令,無可奈何。如果是個忘情者,倒也罷了,卻偏偏想起了從前夫唱婦隨的無限恩愛,怎能不痛苦萬分。他們匆匆相會,離愁別恨還未說完,可是“燭龍已駕隨羲和”。神話傳說中的燭龍(在北方無日處,目發(fā)巨光,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已隨御日車之神羲和拉著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年一度的七夕就這樣消逝了。守在河邊監(jiān)視他們的天官嚴厲執(zhí)行天帝的命令,不管她們“相見時難別亦難”,天剛亮便無情地催促織女踏上“鵲橋歸路”。她心痛似絞,噴涌的淚水,化作了滂沱大雨。但這是無濟于事的,因為“淚痕有盡愁無歇”,有盡的淚水又怎能沖洗掉無窮的離愁?這八句詩通過“恩愛多”與“別多會少”、“說不盡”與“燭龍已駕”、難割舍與靈官催發(fā)、淚有盡與“愁無歇”的矛盾,把織女內(nèi)心的痛苦刻劃得入木三分,真切感人。
最后四句為第四段,是對織女的勸慰之辭。大意是說,織女你不要悲嘆,天地固然無情,但你與牛郎一年一度總會相見一次,比起“夜夜孤眠廣寒殿”的嫦娥來不知要好多少倍。天地之大,不僅只有嫦娥永久孤眠獨宿,“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元稹《織夫詞》);“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見”(施肩吾《古別離》)。人間羨慕織女的怨女真不知凡幾,望夫石之多,亦是見證。詩人將嫦娥作為孤凄女子的化身,通過她與織女的對比,深化了主題。
這是一首敘事詩,詩中不僅寫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場面,還追敘了織女婚前婚后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展示了她心情變化的三個過程:嫁前“辛苦無歡容不理”;嫁后“綠鬢云鬟朝暮梳”;謫歸“淚痕有盡愁無歇”。由怨而歡而悲,機聲、玉指、愁容、歡態(tài)、嘆息、眼淚都寫到了。詩篇多層次、多側(cè)面地表現(xiàn)她,使一個富有立體感的血肉豐滿的少女形象活躍在讀者面前。這是這首詩超過同題材的一般詩詞的地方,無怪乎《侯鯖錄》云:“此歌東坡稱之”。
這首詩四句一組,一組一意,通俗流暢,平淡自然,是詩人“滿口而發(fā),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賀方回樂府序》)的創(chuàng)作主張的體現(xiàn)。
- 和友人送弟君說無家只弟兄,此中言別若為情。干戈鬧日分頭去,山水寒時信路行。月下斷猿空有影,雪中孤雁卻無聲。我今骨肉雖饑凍,幸喜團圓過亂兵。
- 少師丞相國公西磵先生挽歌二首宰輔平生望,儒酸貴日同。諸賢親盛德,末俗仰高風(fēng)。疲乏悲歌鳳,時乖嘆臥龍。經(jīng)輪茲日泯,憂愛與身終。
- 詩品二十四則·含蓄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沈浮。如淥滿酒,花時返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 館中新蟬脫塵還與比仙游,露腹何妨近品流。嫩殼半遺紅藥地,細聲偏傍綠楊樓。詩家取象吟難盡,畫格偷真意不休。正好儒林擬緌紼,憑欄無苦預(yù)悲秋。
- 挽李樓峰短槧傳邊警,長篇罄畝忠。危邦韜晝錦,劇盜剪春蔥。地隔幾廬舍,天憐兩禿翁。而今吾后死,作傳豈能工。
- 云溪雜詠道眼全無障,機心了不生。園亭如著意,物色豈留情。水鳧元相狎,淵魚自勿驚。超然忘我見,萬化各天成。
- 除夜吟咚咚夜漏嚴軍鼓,鼓聲入云云欲舞。寒風(fēng)奰屃頑無聲,野色埋光暗塵土。梅花隨臘散胡笳,胡笳曉色明春圃。春風(fēng)直莫媚新聲,聲斷梅花還作主。
- 秋懷呈景仁草木正蕃廡,孰知天地秋。況茲宿雨余,景氣益和柔。消搖愧簪紱,夢想懷林丘。茲志久未果,素發(fā)今已稠。仰視白日光,浩蕩浮云流。安得黃秸羽,陵風(fēng)千里游。
- 摸魚兒(梅)甚幽人、被花勾引,庭皋遙夜來去。江空歲晚誰為伴,只有瓊枝玉樹。愁絕處。望萬里瑤臺,夢斷迷歸路?;ㄟ€解語。更雪琢精神,冰相韻度。粉黛盡如土。飄仙袂,曾綴蕊珠鵷鷺。云茵月障千步。莫教衣袖天香冷,恐怨美人遲暮。更起舞。任斗轉(zhuǎn)參橫,翠羽曾知否。塵緣自誤。終待驂鸞,乘風(fēng)共去。長作此花主。
- 安吉道中六尺枯藤了此生,青春作伴日同行。墻頭花吐舊枝出,原上人侵落照耕。芳草似袍連徑合,亂山如畫帶溪平。杜鵑知我歸心急,啼了千聲更萬聲。
- 3省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