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
龍門仗簇青云起,鶴禁香通紫氣來。
父老多流去日淚,公卿不乏濟(jì)時(shí)材。
已聞奉璽歸金室,早聽趨朝進(jìn)玉杯。
注釋
元詩別裁集
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問答
問:《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的作者是誰?
答: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的作者是傅若金
問: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是元代的作品
問: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南徼旌旗萬里回,中天城闕九重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南徼旌旗萬里回,中天城闕九重開 出自 元代傅若金的《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hào)》
問:南徼旌旗萬里回,中天城闕九重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南徼旌旗萬里回,中天城闕九重開 的下一句是 龍門仗簇青云起,鶴禁香通紫氣來。
問:出自傅若金的名句有哪些?
答:傅若金名句大全
- 病目廢書終日危坐肺渴常止酒,目昏復(fù)捐書。蒲團(tuán)坐袖手,一窗寬有余。心知世緣薄,分與鐘鼎疏。湛然千仞淵,養(yǎng)此徑寸珠。光明照憂患,何適不自娛。白云可與友,晴空閑卷舒。
- 次韻葉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絕句鷲峰何代落山隈,每到須清一世埃。嘆息俗緣常窘束,半年才得兩回來。
- 上元翫燈二首上界天宮此按行,五云深處有簫笙。一輪寶月明如晝,萬斛金蓮開滿城。
- 李允成次彥博韻見示仍用韻答之三首花氣濃熏塢,藤稍密蔭橋。但須樽有酒,未問印垂腰。芳草晚尤碧,好山晴更遙。太阿真寶劍,不必夜干宵。
- 浣溪沙(癸已豫章)日麗風(fēng)和春晝長。杏花枝上正芬芳。無情社雨亦何狂。一洗嬌紅啼嫩臉,半開新綠映殘妝。畫梁空有燕泥香。
- 鷓鴣天濟(jì)楚偏宜淡薄妝。冰涵清潤玉生香。祗因夢峽成云雨,便擬吹簫跨鳳皇。新間阻,舊思量。多情翻不似垂楊。年年才到春三月,百計(jì)飛花入洞房。
- 代人上師垣生辰清風(fēng)孤映紫宸班,平立伊周伯仲間。幾歲苦心扶國步,今年喜色到天顏。羽書已靜淮西報(bào),翟輅初從塞北還。式廓中原斷無事,從容廓廟有余閒。
- 湘中館館瞰瀟湘畫不成,波瀾入海是通津。風(fēng)吹枕席清無夢,煙覆江城曉變春。柳色幾回輕別首,梅花偏見遠(yuǎn)征人。誰能不逐紅塵去,到處分明認(rèn)得身。
- 和答詩十首。和雉媒吟君雉媒什,一哂復(fù)一嘆。和之一何晚,今日仍成篇。豈唯鳥有之,抑亦人復(fù)然。張陳刎頸交,竟以勢不完。至今不平氣,塞絕泜水源。趙襄骨肉親,亦以利相殘。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況此籠中雉,志在飲啄間。稻梁暫入口,性已隨人遷。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但恨為媒拙,不足以自全。勸君今日后,養(yǎng)鳥養(yǎng)青鸞。青鸞一失侶,至死守孤單。勸君今日后,結(jié)客結(jié)任安。主人賓客去,獨(dú)住在門闌。
- 題喻彌陀接待院作成寶缽梅花供,帶得金池蓮葉香。百億萬僧同一飽,彌陀接待勝諸方。
- 臨高臺(tái)以軒,下有清水清且寒——— 佚名臨高臺(tái)
- 流水孤村。——— 張良臣采桑子
- 不信且將針略試,痛多端——— 王哲楊柳枝
- 應(yīng)作云南望鄉(xiāng)鬼,萬人冢上哭呦呦———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戒邊功也
- 金城那可無粟守,堯舜與民寧并耕——— 晁補(bǔ)之送外舅杜侍御使陜西自徐州移作
- 社后未曾聞燕語,雨中誰不惜花飛——— 方岳春日雜興
-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jié)O寒。——— 李中秋雨二首
- 鑒觀陳跡動(dòng)嘆息,愿上文王圣德詩——— 陳長方讀張文潛黃魯真中興頌有作
- 知小天地大,安能識(shí)其真——— 劉禹錫有僧言羅浮事,因?yàn)樵娨詫懼?/a>
- 今年賢弟去貪佛,平日阿兄真愛山——— 釋寶曇和趙制干二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