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清明時節(jié)我獨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門戶綠柳隱映。
隔水淡淡煙靄中,看得見佛寺修竹成蔭, 一路上細雨蕭疏, 經(jīng)過的村莊落花陣陣。
天氣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讓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樓只見天高地迥, 我思鄉(xiāng)念友更容易極度傷心。
回望故家遠在千里以外,滿懷離情別緒又去講給誰聽?
注釋
寒食:寒食節(jié)。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吃冷食,謂之寒食。鄭起:宇孟隆,后周時曾任右拾遺、直史館,遷殿中侍御史。入宋,963年(乾德元年)外貶后,未再入任而卒?!笆汤伞笨赡苁恰笆逃敝`。
清明時節(jié):寒食節(jié)后兩日為清明節(jié),故寒食、清明常并舉。郊原:郊外原野。古代風俗,寒食、清明要踏青掃墓,出郊春游。
柳映門:宋代清明寒食節(jié)時有插柳于門上的習俗,《東京夢華錄》卷七、《夢粱錄》卷二均有記載。
修竹寺:長著修長竹子的佛寺。
落花村:飄落花朵的村子。
酒?。壕莆兜?。
迥(jiǒng):遠。斷魂:這里是形容哀傷至極。
故山:故鄉(xiāng)。
寒食寄鄭起侍郎問答
問:《寒食寄鄭起侍郎》的作者是誰?
答:寒食寄鄭起侍郎的作者是楊徽之
問:寒食寄鄭起侍郎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寒食寄鄭起侍郎是唐代的作品
問:寒食寄鄭起侍郎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清明時節(jié)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清明時節(jié)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出自 唐代楊徽之的《寒食寄鄭起侍郎》
問:清明時節(jié)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明時節(jié)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的下一句是 水隔淡煙脩竹寺,路經(jīng)疏雨落花村。
問:出自楊徽之的名句有哪些?
答:楊徽之名句大全
寒食寄鄭起侍郎賞析
此詩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至太平興國(976—984)初,楊徽之貶為外官之時。向故人鄭起傾訴“別離心緒”是全詩的主旨。
楊徽之與鄭起二人均負詩名,同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質所賞識,擢任臺省之職。宋太祖代周稱帝之初,二人又被貶為外官。相同的愛好,相近的性格,一段相似的政治遭遇,使二人雖分處二地,仍書信往來,互訴衷曲。
首句“清明”后綴以“時節(jié)”二字,即將寒食包括在內。在此時節(jié)“出郊原”春游,是宋時風俗,如邵雍《春游》詩即有句云:“人間佳節(jié)唯寒食?!?/p>
第二句“山城”點明詩人出游的地點?!凹偶拧?,用疊詞渲染周圍的環(huán)境氣氛。柳則是帶季節(jié)氣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韓詡有“寒食東風御柳斜”名句傳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楊柳等物飾于轎頂之上,四垂遮蔽。每戶且以“面造棗(饣固)飛燕,柳條串之,插于門根”(《東京夢華錄》卷七)。因此,“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頷聯(lián)二句二景:一遠一近,一朦朧一清晰,如畫家構圖,色調和諧,筆觸錯落有致。同是寫寒食清明,柳永《木蘭花慢》詞:“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湘桃繡野,芳景如屏。”而在楊徽之筆下,則是“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jīng)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調淡雅、風物凄清之景,與前“寂寂山城”相呼應,與都城寒食時繁華熱鬧景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詩人被貶后的愁思。
頸聯(lián)即景抒情?!疤旌?,點出寒食節(jié)乍暖還寒的氣侯特點?!熬票 ?,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掃墓之俗。此時此景,登高見之,倍生思家之念。詩中“易斷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來;而“難成醉”也與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兩句與范仲淹《御街行》詞“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有異曲同工之妙。據(jù)說宋太宗很欣賞楊徽之的詩,特地挑出十聯(lián)寫于屏風,其中就有這一聯(lián)。
尾聯(lián)之妙,在以問句作結。詩人本有一腔“別離心緒”,噴涌欲出,這里以“向誰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為唱嘆之音,與全詩的基調和諧一致。
作者于西昆體盛行之時,能不雕金鏤玉,不堆砌典故。額聯(lián)平仄稍作變化,頸聯(lián)雖對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對”之意,仍有自然流轉之美。全詩無論是內容,還是藝術手法,都顯得自然而清新。宋代僧人文瑩曾評價說:“楊公必以天池皓露滌筆于冰甌雪碗中,則方與公詩神骨相副。”(《古今詩話》引)
- 留別王元治師中譚純益三首欲步夷途盍近思,行尋捷徑卻成遲。大弨不必穿楊葉,古樂何曾唱竹枝。須信孔門無用賦,也知高叟漫為詩。功名易立書難讀,努力當乘少壯時。
- 雜詩悠悠遠行客。去家千余里。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浮云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 出都有感來時雪盡花初發(fā),歸去柳陰蟬亂鳴。四序風光半為客,百年飄泊一浮名。春來多病思高臥,老去違時畏后生。若有黃精換華發(fā),敢隨車馬到高城。
- 藏船屋二首望見官旗御舳艫,漁船爭入沼中蘆。藏船蘆底猶有雨,屋底藏船雨也無。
- 過女兒浦青山峨峨聳髻鬟,流水瑟瑟鳴佩環(huán)。朝云暮雨在何許,秋月春風空自閒。予今老矣鬢且斑,行役殆遍江之南。舊游渺邈大姑石,吾家側近丫頭巖。
- 張寺丞見訝久不致書兼惠佳篇輒用奉答數(shù)日看花生怕遲,杭州更有亂花圍。為貪攜酒尋春去,不及修書趁雁歸。且擊壯懷期篆鼎,莫緣華發(fā)便沾衣。誰知寂寞寒山外,萬里蒼鷹正苦饑。
- 此君室為嫌太孤高,邂逅松梅友。忽與竹同評,是遇知音不。
- 游仙一首懶為隨駕處士,寧作閉門隱君??缜嗯ё蠚猓它S鶴上白云。
- 送王道士還京一片仙云入帝鄉(xiāng),數(shù)聲秋雁至衡陽。借問清都舊花月,豈知遷客泣瀟湘。
- 杏花醉裹余香夢裹云,又隨風雨去紛紛。人間春色都多少,莫掃殘英枉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