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風(fēng)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樹,馬上一個多情看樹的老人。
開元年間栽種的一個弱柳,如今已是長慶二年的早春。
注釋
勤政樓: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始建于開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
臨風(fēng):迎風(fēng);當風(fēng)?!冻o·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fēng)恍兮浩歌?!?br />駐馬。唐朱慶余《過舊宅》詩:“榮華事歇皆如此,立馬踟躕到日斜?!?br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年至741年。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
勤政樓西老柳問答
問:《勤政樓西老柳》的作者是誰?
答:勤政樓西老柳的作者是白居易
問:勤政樓西老柳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勤政樓西老柳是唐代的作品
問:勤政樓西老柳是什么體裁?
答:五絕
問:半朽臨風(fēng)樹,多情立馬人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半朽臨風(fēng)樹,多情立馬人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
問:半朽臨風(fēng)樹,多情立馬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半朽臨風(fēng)樹,多情立馬人 的下一句是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問: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勤政樓西老柳賞析
勤政樓西的一株柳樹,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注:開元年間為713年-741年)所種,至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已在百齡上下,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詩人自然會愴然動懷。東晉桓溫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種的柳樹都已經(jīng)有十圍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對樹傷情,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難怪詩人要良久立馬,凝望出神了。樹“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樹在詩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棄疾就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這樣情趣盎然的詞句。白居易看到這株臨風(fēng)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憐,為了牽挽他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擺弄它那多情的長條。
詩的開始兩句,把讀者帶到了一個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樹就是詩人,詩人就是樹,既可以說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說半朽之樹是多情的?!鞍胄唷焙汀岸嗲椤保瑲w根到底都是詩人的自畫像,“樹”和“人”都是詩人自指。這兩句情景交融,彼此補充,相互滲透。寥寥十字,韻味悠長。
如果說,前兩句用優(yōu)美的畫筆,那么,后兩句則是用純粹的史筆,作為前兩句的補筆,不僅補敘了柳樹的年齡和詩人自己的歲數(shù),更重要的是,把百年歷史變遷、自然變化和人世滄桑隱含在內(nèi),這是詩人的大手筆。它像畫上的題款出現(xiàn)在畫卷的一端那樣,使這樣一幅充滿感情而又具有紀念意義的生活小照,顯得格外新穎別致。
- 望江南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寵辱悲歡何日了,是非人我?guī)讜r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漚??v使英雄功蓋世,祗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頭。
- 次韻張直閣水仙花二首貝闕珠宮日月長,青鸞白鳳恣翱翔。試煩鐘子傳琴操,莫向田郎問國香。風(fēng)里翠鬟慵整頓,月中幽恨自凄涼。鷗波萬傾情何限,未羨春花占洛陽。
- 木蘭花減字娉娉裊裊。芍藥枝頭紅玉小。舞袖遲遲。心到郎客已知。當筵舉酒。勸我尊前松柏壽。莫莫休休。白發(fā)簪花我自羞。
- 和譚云翔送雙桂韻雙柱婆娑天上花,殷勤分送士元家。捷鈐果副聯(lián)韉祝,謁謝當期谷旦差。
- 西昌陳誠之送黃樓芍藥仍枉長篇老懶不能次韻六一先生舊帥揚,分寧太史尹西昌。只緣未睹紅都勝,便似參謀待海棠。
- 柳花岸柳飛花老卻春,負前何事巧隨人。都緣漂蕩先歸處,全似天涯倦客身。
- 普化和尚贊熱發(fā)風(fēng)狂,躍倒飯床。挨腳脫漏,倒翻筋斗。壞佗臨濟一生禪,啞卻盤山三昧口。有進好,未必好。有時惡,未和惡。有時把個破木鐸。大悲院裹趕村齋,直至而今無摸索。
- 小師淳元請贊據(jù)坐胡床,風(fēng)生萬壑。無說而說,無作而作。聲前的的有來源,必意不留元字腳。
- 游仙都觀五首來訪仙人古玉虛,山前有客指迷涂。煙云渺渺孤峰絕,松竹森森一徑迂。
- 句殘陽來霽岫,獨興起滄洲。(雨后,張為《主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