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謝鄒訪平老問答
問:《同謝鄒訪平老》的作者是誰?
答:同謝鄒訪平老的作者是林表民
問:同謝鄒訪平老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同謝鄒訪平老是宋代的作品
問:江湖包笠今閑卻,默坐惟繙貝葉文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江湖包笠今閑卻,默坐惟繙貝葉文 出自 宋代林表民的《同謝鄒訪平老》
問:江湖包笠今閑卻,默坐惟繙貝葉文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湖包笠今閑卻,默坐惟繙貝葉文 的下一句是 耳重懶聞時俗事,客來聊薦一甌云。
問:出自林表民的名句有哪些?
答:林表民名句大全
- 謝朱鶴皋招飲四詩六年奔走汗顏紅,此日行吟兩袖風(fēng)。俗慮湔磨有詩冊,凈看明月照常空。
- 江城子秋堂風(fēng)露月初弦。望靈源。隱珠躔。曾許東皇,游戲了塵緣。四海聲名收不得,麾玉節(jié),下清關(guān)。相逢只說好江山。紫宸班。待公還。壓帽黃花,喜映兩眉間。袖里春風(fēng)醫(yī)國手,應(yīng)不惜,紫金丹。
- 道過京師二首都城百雉曉云空,四塔亭亭倚望中。自是老懷多感慨,一襟清淚濕秋風(fēng)。
- 橫吹曲辭隴頭吟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關(guān)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經(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國,節(jié)旄空盡海西頭。
- 石橋琪樹山上天將近,人間路漸遙。誰當(dāng)云里見,知欲渡仙橋。
- 述懷呈十七家叔兒時學(xué)道逃悲歡,只今未免憂饑寒。浮生萬事蟻旋磨,冷官十年魚上竿。竹林步兵亦忍辱,長安閉門出無仆。門前故人擁廬兒,政坐向來甘碌碌。公不見古人有待良不多,利名溺人甚風(fēng)波。垂露成幃仲長統(tǒng),明月為燭張志和。塵中別多會日少,世事欲談何可了。胸中萬卷已無用,勸公留眼送飛鳥。兩翁觀光今幾時,賦歸有約時已稽。未暇藏身北山北,且須覓地西枝西。愿從我翁歸洗耳,不用妓女汙山水。肩輿亦莫要仆夫,自有門生與兒子。
-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昔沒賊中時,潛與子同游。今歸行在所,王事有去留。逼側(cè)兵馬間,主憂急良籌。子雖軀干小,老氣橫九州。挺身艱難際,張目視寇讎。朝廷壯其節(jié),奉詔令參謀。鑾輿駐鳳翔,同谷為咽喉。西扼弱水道,南鎮(zhèn)枹罕陬。此邦承平日,剽劫吏所羞。況乃胡未滅,控帶莽悠悠。府中韋使君,道足示懷柔。令侄才俊茂,二美又何求。受詞太白腳,走馬仇池頭。古色沙土裂,積陰雪云稠。羌父豪豬靴,羌兒青兕裘。吹角向月窟,蒼山旌旆愁。鳥驚出死樹,龍怒拔老湫。古來無人境,今代橫戈矛。傷哉文儒士,憤激馳林丘。中原正格斗,后會何緣由。百年賦命定,豈料沉與浮。且復(fù)戀良友,握手步道周。論兵遠(yuǎn)壑凈,亦可縱冥搜。題詩得秀句,札翰時相投。
- 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納涼(得時字)細(xì)管雜青絲,千杯倒接蘺。軍中乘興出,海上納涼時。日沒鳥飛急,山高云過遲。吾從大夫后,歸路擁旌旗。
- 保圣院門深鎖蒼苔,地靈育嘉樹。寂然煙云宅,不接市朝路。茍能灰心居,即是古樂處。
- 秋晚寓嘆行年垂大耋,久矣少朋儔。舊事同誰說,新詩或自酬。廢書眠過日,泥酒醉經(jīng)秋。遲速皆當(dāng)死,時來莫預(yù)愁。
- 我道從來高勇退,君詩況自恥嗟來——— 徐瑞仲退示芳洲半居律詩三首并示和章次韻芳洲一
- 最憐皇孫衣如鶉,嘗笑參謀衾似鐵——— 李新抱璞吟
- 雙漸正眉不疏,馮魁正興未足——— 周文質(zhì)【越調(diào)】斗鵪鶉_詠小卿釋卷
- 勢雄鄰碧落,景好怕黃昏——— 曾致堯題劉居士江樓
- 風(fēng)流腸肚不堅牢,只恐被伊牽引斷。——— 柳永木蘭花令
- 地清物態(tài)勝,宵閑琴思通——— 張籍奉和舍人叔直省時思琴
- 神之去,飄莫追。——— 蘇軾太白詞
- 平生前計拙如鳩,更向周南怨滯留——— 李洪同子永和貝元復(fù)春日韻
- 蕭翁八十尚兒癡,旛蓋鍾螺鬧中禁。——— 陸游志公院在劍門東五里院東石壁間有若僧負(fù)杖者
- 子規(guī)夜訴倉庚鳴,時至氣化能無聲——— 蔡沈讀王莽傳寄廖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