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而國(guó)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故長(zhǎng)利積,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俄n非子·大體》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xué),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勢(shì)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薄睹献印るx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dá)?!薄睹献印けM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独献印返诎苏?/p>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gòu)?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shí)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shì),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shí)篇》
注釋
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必”同“畢”,盡。
2.知者樂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是之取爾“爾”同“耳”,罷了。
5.正善治“正”同“政”,為政。
6.明主不厭人“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未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雖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拒絕,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zhǎng)的人、寄托形體。
6.歷心于山海而國(guó)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jīng)歷、內(nèi)心。
7.下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樸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以道為舍古義:歸宿,今義:舍棄。
10.海不辭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厭人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取于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科而后進(jìn)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xué)、后來進(jìn)步。
14.放乎四海古義:到達(dá),今義:開放。
15.茍為無本古義:假如,今義:茍且。
16.故聲聞過情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情古義:實(shí)際;今義:感情。
18.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游學(xué),今義:游玩。
19.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dá)古義:達(dá)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幾于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與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唯不爭(zhēng)古義:正,今義:唯獨(dú)。
26.故無尤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易之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因地而制流古義:根據(jù),今義:因?yàn)椤?br />29.故兵無常勢(shì)古義:固定的,今義:經(jīng)常。
一詞多義
1.于
仲尼亟稱于水(對(duì))
何取于水也(從)
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于道(與)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進(jìn)(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表轉(zhuǎn)折,卻)
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表轉(zhuǎn)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shí)的情況”)
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4.為
茍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圣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范)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善于)
6.動(dòng)
知者動(dòng)(活潑)
動(dòng)善時(shí)(行動(dòng))
7.下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xué)(厭倦)
9.樂
知者樂水(愛好)讀“yào”
知者樂(快樂)讀“l(fā)è”
10.舍
以道為舍(歸宿)
不舍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dòng)詞:
1.知者樂(感到快樂)
2.仁者壽(長(zhǎng)壽)
3.動(dòng)善時(shí)(把握時(shí)機(jī))
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6.君子之志于道也(有志)
7.居善地(安于卑下)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舍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dòng)用法:
1.君子恥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以……變小)
(四)動(dòng)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聞過情(wèn名聲)
2.動(dòng)善時(shí)(行動(dòng))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dòng)詞:
1.盈科而后進(jìn)(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善于幫助)
(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日月有明(光輝)
3.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高處)
5.兵之形避實(shí)而擊虛(弱點(diǎn))
6.故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惡(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后世,(這)是國(guó)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茍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dòng)句:
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門下(學(xué)習(xí))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yáng)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jù)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jù)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shí)際,君子(必會(huì))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省略狀語)
水,善于利導(dǎo)萬物卻不(與萬物)爭(zhēng)奪。
5.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并堅(jiān)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后置:
1.仲尼亟稱于水。(于水稱)
孔子屢次對(duì)水(加以)稱贊。
2.何取于水也?(于水?。?br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3.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于圣人之門游)
在圣人的門下學(xué)習(xí)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于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并堅(jiān)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于山海而國(guó)家富
(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覆蓋整個(gè)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biāo)志)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diǎn)罷了。
3.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jiān)強(qiáng)的力量沒有什么能勝過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干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于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么呢?
(六)定語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無以易之。
因?yàn)闆]有什么(能)代替它。
諸子喻山水問答
問:《諸子喻山水》的作者是誰?
答:諸子喻山水的作者是先秦諸子
問:諸子喻山水是哪個(gè)朝代的詩(shī)文?
答:諸子喻山水是先秦的作品
問: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出自哪首詩(shī)文,作者是誰?
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出自 先秦先秦諸子的《諸子喻山水》
問: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的下一句是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諸子喻山水賞析
文言現(xiàn)象
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必”同“畢”,盡。
2.知者樂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是之取爾“爾”同“耳”,罷了。
5.正善治“正”同“政”,為政。
6.明主不厭人“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未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雖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拒絕,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zhǎng)的人、寄托形體。
6.歷心于山海而國(guó)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jīng)歷、內(nèi)心。
7.下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樸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以道為舍古義:歸宿,今義:舍棄。
10.海不辭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厭人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取于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科而后進(jìn)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xué)、后來進(jìn)步。
14.放乎四海古義:到達(dá),今義:開放。
15.茍為無本古義:假如,今義:茍且。
16.故聲聞過情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情古義:實(shí)際;今義:感情。
18.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游學(xué),今義:游玩。
19.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dá)古義:達(dá)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幾于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與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唯不爭(zhēng)古義:正,今義:唯獨(dú)。
26.故無尤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易之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因地而制流古義:根據(jù),今義:因?yàn)椤?br />29.故兵無常勢(shì)古義:固定的,今義:經(jīng)常。
一詞多義
1.于
仲尼亟稱于水(對(duì))
何取于水也(從)
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于道(與)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進(jìn)(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表轉(zhuǎn)折,卻)
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表轉(zhuǎn)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shí)的情況”)
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4.為
茍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圣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范)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善于)
6.動(dòng)
知者動(dòng)(活潑)
動(dòng)善時(shí)(行動(dòng))
7.下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xué)(厭倦)
9.樂
知者樂水(愛好)讀“yào”
知者樂(快樂)讀“l(fā)è”
10.舍
以道為舍(歸宿)
不舍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dòng)詞:
1.知者樂(感到快樂)
2.仁者壽(長(zhǎng)壽)
3.動(dòng)善時(shí)(把握時(shí)機(jī))
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6.君子之志于道也(有志)
7.居善地(安于卑下)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舍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dòng)用法:
1.君子恥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以……變小)
(四)動(dòng)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聞過情(wèn名聲)
2.動(dòng)善時(shí)(行動(dòng))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dòng)詞:
1.盈科而后進(jìn)(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善于幫助)
(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日月有明(光輝)
3.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高處)
5.兵之形避實(shí)而擊虛(弱點(diǎn))
6.故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惡(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后世,(這)是國(guó)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茍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dòng)句:
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門下(學(xué)習(xí))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yáng)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jù)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jù)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shí)際,君子(必會(huì))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省略狀語)
水,善于利導(dǎo)萬物卻不(與萬物)爭(zhēng)奪。
5.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并堅(jiān)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后置:
1.仲尼亟稱于水。(于水稱)
孔子屢次對(duì)水(加以)稱贊。
2.何取于水也?(于水?。?br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3.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于圣人之門游)
在圣人的門下學(xué)習(xí)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于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并堅(jiān)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于山海而國(guó)家富
(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覆蓋整個(gè)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biāo)志)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diǎn)罷了。
3.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jiān)強(qiáng)的力量沒有什么能勝過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干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于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么呢?
(六)定語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無以易之。
因?yàn)闆]有什么(能)代替它。
- 池上酬劉記室詩(shī)戚戚憂可結(jié)。結(jié)憂視春暮。紫荷漸曲池。泉蘭覆徑路。蔥蒨亙?nèi)A堂。葐蒀雜綺樹。為此久佇立。容易光陰度。水館次文羽。山葉下暝露。懷賞入舊襟。悅物覽新賦。惜我無雕文。報(bào)章慚復(fù)素。
- 享太廟樂章。保大舞於穆文考,圣神昭彰。簫勺群慝,含光遠(yuǎn)方。萬物茂遂,九夷賓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 一滴泉法眼三泓井,曹溪一滴泉。經(jīng)秋杜宇血,遺老徑山禪。衲子非常釋,叢林別是天。諸方多少淚,分灑汝江邊。
- 長(zhǎng)安仲春二首長(zhǎng)安花繁仲春月,北風(fēng)倒山雨成雪。窮巷下里◇襦盡,老翁稚兒骨欲折。吾人諳事不復(fù)驚,以手扣額愿天晴。夕陽(yáng)才升已復(fù)晦,積云如山那肯退。
- 惜奴嬌吾歸矣。仙宮久離。洞戶無人管之。專俟吾歸。欲要開金燧。千萬頻修己。言訖無忘之。哩囉哩。此去無由再至。事冗難言,爾輩須能自會(huì)。汝之言,還便是如吾意。大抵方寸平平,無憂耳。雖改易之。愁何畏。
- 永遇樂(再和)天上人間,這般光景,管無風(fēng)雨。繡戶珠簾,錦坊花巷,戲隊(duì)將嫫母。月扇團(tuán)圓,星球燦爛,路遍市三街五。升平事,牙旗鐵馬,且還舊家藩府。三陲見說,凱歌頻奏,漸次不煩鼙鼓。雙鳳云間,六鰲塵外,想見都人歡舞?;鸪谴航?,金蓮地幣,消夜果邊曾語。如今但,梅花紙帳,睡魔欠補(bǔ)。元宵宰執(zhí)賜消夜果。
- 本事詩(shī)相憐病骨輕于蝶,夢(mèng)入羅浮萬里云。贈(zèng)爾多情詩(shī)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 發(fā)孔鎮(zhèn)晨炊漆橋道中紀(jì)行十首可堪衰病兩相纏,更苦懸車尚五年。羨殺雨中山上水,留他不住竟皈田。
- 蝶戀花茅屋三間臨水路。棐幾明窗,待把蟲魚注。我已忘機(jī)狎鷗鷺。溪山買得幽深處。小雨招君連夜語。野服綸巾,勝日尋君去。借問良田千萬畝。何如樂取林泉趣。
- 偈頌一百五十首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牛首橫前,方山傍住。正傳閣上一觀,不覺雙眉陟聚,秦淮一帶西流去。
- 萬象橫陳坤軸富,一亭平挹月輪高——— 鄭清之題雪竇山妙高峰
- 稽首玄真像,當(dāng)年助我軍——— 陳起安晚先生送自贊太上感應(yīng)篇帙首御題諸惡莫作
- 兩目不可開,說之使自書——— 文同閿鄉(xiāng)值風(fēng)
- 花梢日上雨痕乾,冉冉香風(fēng)破嫩寒——— 周麟之西園堂榭落成種植畢工偶成口號(hào)十首呈參政張
- 周歷革元命,天步值艱阻。——— 皇甫澈賦四相詩(shī)·中書令漢陽(yáng)王張柬之
- 遙知是雪,甚都把、暮寒消盡。——— 張炎一枝春
- 珊珊寶幡掛,焰焰明燈燒。——— 薛據(jù)題鶴林寺
- 涼颸侵病榻,鬒發(fā)減玄膏——— 周南夏中兄病關(guān)心復(fù)了一二小書稍涼薾然有白發(fā)坐
- 朔風(fēng)作寒色,愛日流恩光——— 釋正覺偈頌七十八首
- 己是終無益,非他作逗留——— 宋太宗逍遙詠
- 6葫蘆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