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江南江北漫天飛雪,遙知那北地正是地凍天寒。遠望陰云密布的邊境三關(guān),山外有山令人憂憤腸斷。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這亡國的憤恨千難萬難。不斷聽說朝中派人去問候被囚的君王,若不發(fā)兵抗金君王何時才能起駕回還?
注釋
阮(ruǎn)郎歸:詞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園、碧桃春。雙調(diào)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鄱(pó)陽:地名,今江西鄱陽。
江南江北:長江南北,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縣,此指淪陷區(qū)。
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陰云。
三關(guān):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榮征遼,收復(fù)益津關(guān)、淤口關(guān)、瓦橋關(guān)等。這。三關(guān)”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帶。后都為金所占,是北伐必經(jīng)之地。
遣(qiǎn)使報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還朝,但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紹興二年(1132)和紹興四年(1134)多次分別派洪皓、潘致堯、章誼等人為大金通問使、軍前通問使、金國通問使,頻頻探問徽、欽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責(zé)。當(dāng)詞人寫此詞時,徽宗已被囚死。
鸞輅(luán lù):天子乘坐的車,這里借代指徽、欽二帝和帝后。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問答
問:《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的作者是誰?
答: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的作者是向子諲
問: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是宋代的作品
問: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出自 宋代向子諲的《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問: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的下一句是 同云深處望三關(guān),斷腸山又山。
問:出自向子諲的名句有哪些?
答:向子諲名句大全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賞析
從此詞第一句來看,起筆極寫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氣逼人。在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詞人在思考什么呢 ?是溫暖的家,抑或前村之酒舍?兩者都不是。
“遙知易水寒?!币姿ㄔ诮窈颖保?,當(dāng)時正是金人的后方。從此句可知詞人是在懷想被擄北去的徽欽二帝。
此句寫懷想,句中“知”字是眼?!爸鼻凹右贿b字,寫出其懷念之深。落一寒字,見得其體貼之切。寒字與起筆之雪漫漫照應(yīng),結(jié)構(gòu)完整,頗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徹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在漠北寒冷之地,備受金人種種虐待。此句取自戰(zhàn)國末荊軻之悲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憤之感。“同云深處望三關(guān)?!?br>上句寫內(nèi)心之懸想,此句更推進一步,寫出舉目以北望。三關(guān)者,淤口關(guān)、益津關(guān)(均在今河北霸縣)、瓦橋關(guān)(在今河北雄縣 )。五代周顯德六年(959),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關(guān)與契丹分界。詞人以易水、三關(guān),厝代北地。詞人遙望天北,但見彤云沉沉,二帝蒙塵之處,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關(guān)山?!皵嗄c山又山 ?!蹦侵刂刂剑跀嗔嗽~人的視線,更遮斷了二帝之歸路 。遙望重山,怎能不令人肝腸寸斷!
詞情至此,似已至極。然而詞人之悲痛是沒有極點的?!疤炜衫?,海能翻。消除此恨難 ?!睋Q片三句翻出奇語,然痛入骨髓矣。唐人之詩云:“天若有情天亦老”,猶為虛擬之辭,此則直謂天可老。漢人之詩云 :“山無陵,江水為竭,⋯⋯乃敢與君絕 ”。想象還沒達到海,此則至于海矣。天荒地老,痛劇恨深,見于言外。
下句更道“消除此恨難 ”。此恨正指靖康之恥、二帝被擄。難字,與上二句之可字能字呈為強烈對比,天可老、海能翻之可能,倍加反襯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然而實際上天難老,海亦難翻,而消除此恨之難,更難于此二事,直是絕望之語。結(jié)尾二句奇外出奇,從絕望之中竟又現(xiàn)出一片癡望來?!邦l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 。”鸞指馬鈴,其形制為“鸞口銜鈴”(《古今注·輿服》)。輅是車上橫木 ,鸞輅即指二帝車駕。
《宋史·高宗紀(jì)》載:紹興四年(1134)春正月,“遣章誼等為金國通問使 ”。五年五月,又“遣何蘚等奉使金國,通問二帝 ”。故結(jié)筆上句言“頻聞遣使問平安 ”。此詞作于紹興五年隆冬,事實上徽宗已于“紹興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因為直至“七年九月甲子,兇問(始)至江南”(《宋史·徽宗紀(jì)》)。詞人此時當(dāng)然不可能“預(yù)卜 ”此一兇問。
但二帝在金國備受磨難,詞人是明白的。問平安之語,字面堂皇得體,內(nèi)里何等酸楚。上言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固已絕望;結(jié)句反謂幾時鸞輅還,則又翻出無可遏止之希望。此希望雖不合情理,卻見出一片癡情。以癡情語作結(jié),使得此詞愈樸愈厚愈無盡。
此詞傷悼徽欽二帝之被擄,實際上是融家國之悲為一體(詞人是神宗皇后之再從侄 )?;諝J二帝,皆亡國之昏君,本無可痛恨。但在“國、君一體”(《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之時代,二帝之蒙塵在當(dāng)時人們看來實與祖國山河之破碎、北宋文明之毀棄為一事。
故從歷史之角度看,子諲此詞表露出南渡之初愛國志士悲憤心態(tài),所以有其一定的歷史認(rèn)識意義。從藝術(shù)之角度看,則此詞抒情曲折深刻,及語言之諲婉工致,造詣頗有獨到之處。上片由江南江北之雪聯(lián)想到易水之寒,又由此一聯(lián)想而遙望三關(guān),已是層層翻進。下片凌空設(shè)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襯此恨難消,情至絕望之境,便若無以復(fù)加。然而最后又翻出絕望中之一片癡望,抒發(fā)故國故君之思,至此終至其極。只因詞人郁結(jié)悲憤深沉,傾訴出來才有如此曲折跌宕之致。
詞雖是小令,字?jǐn)?shù)不多而其抒情卻曲折深刻如此,可謂之造詣獨特。全詞雖極寫二帝被擄不還之悲懷,但終篇亦并無一語道破,語言委婉工致,正不失詞體本色。比較南宋前期一般愛國詞之粗獷,南宋后期一般愛國詞之晦澀,便又可謂之匠心獨運。
- 送王侍御赴宣城朝回離九陌,島外賞殘春。經(jīng)宿留閑客,看云作主人。時清難議隱,位重亦甘貧。巖洞真仙境,應(yīng)休別臥鄰。
- 覽鏡覽鏡無方染白髭,垂車有疏叩丹墀。故將軍老班師后,村校書貧散學(xué)時。百歲電光俄變滅,一場春夢莫尋思?;h邊尚有開殘菊,亂插烏巾策杖嬉。
- 次韻李大著春日雜詩十首春晚饒芳景,官閒得細(xì)看。隔窗黃鳥并,開卷壁魚乾。過雨蒼苔濕,迎風(fēng)翠竹寒。發(fā)華搔更短,斗酒自相寬。
- 浪淘沙 題酒家壁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大槐宮里著貂蟬。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盤礴古梅邊。也信前緣。鵝黃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聽取。明日新年。
- 寄章貢姚使君虔在江西尤鉅麗,極知君相選侯難。昔多法從懷州紱,今少詩人上將壇。斂戌官兵申拆洗,放衙豀洞報平安。衰頹欲納轅門謁,卻怕崆峒臘雪寒。
- 雜言(一作短歌行)烏飛飛,兔蹶蹶,朝來暮去驅(qū)時節(jié)。女媧只解補青天,不解煎膠粘日月。
- 春寒春風(fēng)滿地月如霜,拂曉鍾聲到景陽。花底裌衣朝宿衛(wèi),柳邊新火起嚴(yán)妝。冰殘玉甃泉初動,水澀銅壺漏更長。從此暄妍知幾日,便應(yīng)鶗鴂損年芳。
- 寄豫章李明府太白搖芒芒,只在西山陽。常言欲千里,一夜千里長。酒盡還磊磈,出匣鳴干將。蘭菊猶有秋,白日安可量。
- 浣溪沙水遞迢迢到日邊。清甘夸說與茶便。誰知絕品了非泉。旋挹天花融湩液,凈無土脈污芳鮮。乞君風(fēng)腋作飛仙。
- 題武夷翠巖九曲老仙家,玉女峰頭煉紫霞。紀(jì)海無人來跨鶴,天河有路可乘槎。春云細(xì)釀幔亭酒,夜雨初煎石鼎茶。久矣樵漁懷此志,吹簫閑看碧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