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
蝴蝶夢中家萬里, 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jīng)年絕, 華發(fā)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爭?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溪水流走,花兒凋零,這是多么無情啊。正是這無情的時節(jié),我送著最后一縷春風吹過了楚城。
往事如夢,離家萬里,醒來時正值夜里三更時分,樹枝上杜鵑在凄厲地啼叫。
家鄉(xiāng)的來信長年斷絕,春天萬物萌生,鏡中的我卻已是滿頭白發(fā)了。
我現(xiàn)在是因為自己抱負未展而不愿歸去,我要歸去時自然就歸去了,五湖的風景又有誰來與我爭搶呢?
譯文二
水已流去,花也謝落,都顯得這么無情,送走春光,一直過了楚地。
自己像莊周一樣做夢,但夢中不是蝴蝶,而是萬里之外的家,醒來但聽到杜鵑鳥在枝頭凄厲地啼叫,月亮當空照,已是三更時分。
故鄉(xiāng)的書信,動輒經(jīng)年都收不到,花白頭發(fā),被那春光催逼著從兩鬢生出來。
自己是因在外有所求而不愿回去如果肯回去,也是很便當?shù)?,五湖煙波浩涉的風景有誰與我來爭呢?
注釋
《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本下有“旅懷”二字。
謝:落。
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帶的城市,泛指旅途經(jīng)過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懷迂客》《夷陵夜泊》等詩。首二句感時,慨嘆春光易逝。
胡蝶:即蝴蝶。胡蝶夢:意即往事如夢。古代莊周曾夢見自己是一只翩翩飛舞的蝴蝶,語出《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br/>子規(guī):一作“杜鵑”,其鳴聲凄切。上句寫思家,下句寫春夕。子規(guī)(即杜鵑)夜啼切“春夕”,與“家萬里”聯(lián)系。
故園:故鄉(xiāng)。
動:動輒、每每之意。經(jīng):一作“多”。絕:一作“別”。
華發(fā):白發(fā)。唯:一作“移”。滿鏡:一作“兩鬢”。
五湖:泛指太湖,這里指作者的家鄉(xiāng)。春秋時,范蠡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yè)之后,辭宮,乘扁舟泛五湖而去。這兩句說:我現(xiàn)在還沒有歸去,我要歸去就可以歸去,故鄉(xiāng)的五湖風景是沒有人來和我爭奪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為什么還留滯他鄉(xiāng)呢?有自嘲意。
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問答
問:《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的作者是誰?
答: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的作者是崔涂
問: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是唐代的作品
問: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 出自 唐代崔涂的《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
問: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 的下一句是 蝴蝶夢中家萬里, 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
問:出自崔涂的名句有哪些?
答:崔涂名句大全
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賞析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為客,自稱是“孤獨異鄉(xiāng)人”(《除夕有懷》)?!洞合Α肥撬镁酉娑鯐r所作。
詩一起筆,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遠流,春花凋謝。流水落花春去也──詩人深深感嘆春光易逝,歲月無情。第二句“送盡東風過楚城”更加感傷?!俺恰?,泛指湘鄂一帶。詩人把春光(“東風”)擬人化了,依依為她送別。這里,不是春風送我回故鄉(xiāng),而是我在異鄉(xiāng)送春歸。這一“送”字表達了詩人凄楚的情懷。詩人面對著落紅滿地、柳絮漫天的殘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鄉(xiāng)?由送春而牽動的思鄉(xiāng)之情,籠罩全篇。以下句句寫的是思鄉(xiāng)衷曲。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边@一聯(lián)進入正題,寫“春夕”,寫得極為精粹,是傳誦的名句。詩人運用了新奇的造語,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創(chuàng)造出一種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寫夢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間便結(jié)想成夢,夢見自己回到了萬里之外的家園。然而,這只不過象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翩翩飛舞于花間,雖然有趣,畢竟虛幻而短暫,醒來之后,蝴蝶還是蝴蝶,莊周還是莊周。游子從“蝴蝶夢”中獲得片刻的回鄉(xiāng)之樂,但夢醒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依舊孤眠異鄉(xiāng),家園依舊遠隔萬里,豈不更加空虛、失望,更加觸動思鄉(xiāng)之情!何況此時又正當“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靜,月光如水;子規(guī)鳥(即杜鵑)在月下哀哀啼喚:“子歸!子歸!……”聽著子規(guī)啼,想著蝴蝶夢,游子的心,該是何等的痛苦哀傷,真如李白詩句所謂“一叫一回腸一斷”!這里,十四個字寫出了三層意思:由思鄉(xiāng)而入夢,一層;夢醒而更思鄉(xiāng),二層;子規(guī)啼喚,愁上加愁,三層。這三層,一層比一層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襯,如蝴蝶夢與家萬里,一虛一實;蝴蝶夢與子規(guī)啼,一樂一悲;子規(guī)啼與三更月,一聲一色,構(gòu)成一片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讀著這樣的詩句,誰能不為異鄉(xiāng)漂泊的詩人一灑同情之淚!這一聯(lián)以景傳情,下一聯(lián)則直接訴說思鄉(xiāng)之苦。
“故園書動經(jīng)年絕,華發(fā)春唯滿鏡生?!痹娙碎L期不能回家,連家信也動不動長年斷絕,音訊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憂心如焚呢!這句中的一個“動”字,把詩人那種由期待而沮喪、而嗟怨的復雜的心理,逼真地傳達出來了?!皶鴦咏?jīng)年絕”暗示當時社會動亂不安。詩人愁家憂國到什么程度?是“華發(fā)春唯滿鏡生”。春天萬物萌生,欣欣向榮,而詩人卻唯獨生出了白發(fā)滿頭。一個“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內(nèi)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將何以解脫?詩的最后兩句更耐人尋味。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這兩句是倒裝,意思是說,故鄉(xiāng)五湖美好的風光,是沒有人和我爭奪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夠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從暗用五湖典故看,這里的“歸”字,還含有歸隱田園之意。詩人仆仆風塵,仕途坎坷,“自是不歸歸便得”一語,是無可奈何的傷心話,深刻地反映出詩人在政治上走投無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罷難休的苦悶、徬徨的心理。
這首詩情切境深,風格沉郁。詩的前四句通過對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繪,緣情寫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間互相映襯、烘托,構(gòu)成一片凄涼愁慘的氣氛。詩中沒有直接點出思鄉(xiāng),而一片思鄉(xiāng)之情蕩漾紙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動人。尾聯(lián)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饒有情味。(何慶善)
- 謁金門風雨急。紅紫又還狼藉。嫩綠團枝苔徑濕。簾開雙燕入。院靜晝閑人寂。一縷水沈煙直。心事有誰能會得。階前芳草碧。
- 徒步歸行明公壯年值時危,經(jīng)濟實藉英雄姿。國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禍亂非公誰。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能輕肥。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
- 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lǐng)春回。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 代秋胡歌詩 其四役神者弊。極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極欲令人枯。顏回短折。下及童烏。縱體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 踏莎行 題破窗風雨圖和王筠庵韻 珊瑚木難卷草帶殘編,荷衣斷袂。破窗風雨深深閉。江南倦客正思家,燈花搖夢來鄉(xiāng)里。翠竹檐前,碧蕉叢里。秋聲斗合愁心碎。不教潘鬢總成霜,也應
- 水淺歲暮百日晴,江水三寸淺。褰裳步可涉,石子大如繭。沙乾蒲菼死,穴邃魚龍偃。會看桃浪來,一碧千里遠。
- 秋夜明明月影帶河流,雁在天邊鶴在洲。四壁蛩催幽夢覺,滿囊螢助讀書油。金莖露點三更冷,銀漢星移萬里秋。醉倚不堪回首處,雙清風月盡淹留。
- 哭崔兒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豈料汝先為異物,常憂吾不見成人。悲腸自斷非因劍,啼眼加昏不是塵。懷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鄧攸身。
- 減字木蘭花(縣齋見梅)天寒人靜。嘯倚胡床閑晝永。春信初回。報道南枝昨夜開。沈沈庭院。獨坐黃昏誰是伴。風過南墻。似覺天宮暗遞香。
- 貽白綿州贈陪芍藥醉春風,轉(zhuǎn)乎三年似夢中。誰使沖泥千里去,又欣剪燭一樽同。名章越好供妍唱,舊學全疎愧近功。莫怪分符少留滯,此邦曾客少陵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