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在煙波浩淼的碧波之上,有一條揚(yáng)帆卻又有人在劃漿的漁船,船上有一個老翁正獨(dú)坐垂釣。
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還樂呵呵地唱著漁歌,舉目四望,只見皓月當(dāng)頭,秋色滿江。
注釋
一字詩:一種含有某種文字游戲成份的詩歌。“一”字筆畫最少,可是經(jīng)詩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為神奇。《一字詩》中用了多個“一”字,真是錯落有致,含義不俗,有“獨(dú)”、“一”、“滿”、“全”等多種意思。每個“一”都具有鮮明的形象,寫人狀物,繪聲繪色,很有詩情畫意。
一字詩問答
問:《一字詩》的作者是誰?
答:一字詩的作者是陳沆
問:一字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一字詩是清代的作品
問: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出自 清代陳沆的《一字詩》
問: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的下一句是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問:出自陳沆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沆名句大全
一字詩賞析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清朝嘉慶年間,詩人陳沆去黃州趕赴選拔舉人的鄉(xiāng)試,求取功名。剛行至巴河岸邊,不巧渡船剛剛離岸,船上早坐滿了各鄉(xiāng)秀才。陳沆懇求艄公行個方便,將船開回岸邊,一道渡他過河。那艄公見站在岸邊的是位文質(zhì)彬彬的書生,便樂呵呵地說:“相公前往趕考,必是滿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個‘一’字的七言絕句,老夫即刻撥轉(zhuǎn)船頭,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請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黃州,上岸再喝上二兩老酒,慢慢過來接你?!标愩煲宦牸钡弥倍迥_,忙說:“小生遵命,乞求賢翁先將渡船撐回頭,我好賦詩,賢翁也好聽得清楚,給予指點(diǎn)?!崩萧构垌毼⑿Γ骸耙埠??!彪S即把船撐回岸邊。陳沆一腳跨了上去。這時,恰好江心劃過一條漁船,只見一個漁翁坐在船頭,身邊擱著一根釣竿,雙手劃著槳,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還樂呵呵地唱著漁歌。陳沆舉目四望,見江心秋波,正隨波蕩漾。陳沆靈機(jī)一動,當(dāng)即作了這首詩。
整首詩描寫了在煙波浩淼的碧波之上,遠(yuǎn)遠(yuǎn)只見一漁舟蕩漿而來,漁翁手持釣鉤,釣得魚來滿心歡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當(dāng)頭,秋色滿江。短短的四句詩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人物有動作,描繪出多彩多姿的垂釣的畫面,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回味無窮,百讀不厭。
- 橫碧軒道山心已灰,但有愛山癖。移家過溪住,政為數(shù)峰碧。空蒙梅子雨,了不見顏色。朝來忽獻(xiàn)狀,欣若對佳客。晴窗卷書坐,蔥翠長在側(cè)。似為神所憐,持用慰岑寂。會登此山頭,卻望水南北。煙樹有無間,吾廬應(yīng)可識。
- 春從天上來 壽張惟健五月十六日帝敕朱明。擁丹穴仙雛,表瑞升平。天上公子,齊岱精英。玉樹照映神京。渺翩翩紈绔,有誰似、閑氣玄成。妙才情。擅鐘王筆意,韋杜詩聲。薰風(fēng)黑頭初度,笑時世紛紜,舞雪歌鶯。燕子簾櫳,葵榴庭院,天壤至樂難名。邈軒裳奕世,青云步、紫綬華纓。八千齡??淳l衣父子,赤舄公
- 九月二十日游桃源寺東溪繚繞黃花國,西崦縱橫白酒家。誰道桃源解迷路,與君平步到煙霞。
- 以詩句詠梅真與雪霜娛晚景難得雪成持,不標(biāo)風(fēng)無賴。生來避鬧藍(lán),行不超色界。
- 贈趙判官壽卿二首得州敢為榮,得士乃足詫。此郎精琴書,不獨(dú)妙詩畫。雖云于小道,舉不在人下。無乃太不廉,誰知非譏罵。
- 六州齊天宇,四海洽淳風(fēng)。接寶胄,垂真檢,景祚無窮。成玉牒、日觀歸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欽檜井、云蹕巡東。國本震為宮。乾文煥炳,真祠曲密,重祥疊瑞,瓊蘊(yùn)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鴻。詢吉士,郊兆執(zhí)玉薦衷。鍾律應(yīng)、云物迎空。樂和輪囷。嘉氣蔥蔥。天神來降發(fā)沖融。玉燭四時通。星回金輅雷作解,昆蚑被惠,億載帝基隆。
- 湖州碧瀾堂苕溪清淺霅溪斜,碧玉光寒照萬家。誰向月明終夜聽,洞庭漁笛隔蘆花。
- 次錢申伯游東山韻二首掃榻開軒走寺宮,吾曹終日得從容。夕陽初落鱣溪路,云氣半遮獅子峰。試問丹砂回白發(fā),何如瀑布煮枯松。暮年縱有壯心在,歸意已勝山色濃。
- 三月二日大風(fēng)數(shù)日寒暄不得常,一朝風(fēng)伯擅乾綱。浪飄石去魚龍斗,屋落瓦來雞犬藏。誰敢揚(yáng)舲窺北渚,便當(dāng)弭節(jié)奉東皇。穆如聲振中興業(yè),萬國弦歌走未央。
- 戲書圓覺經(jīng)后圓覺十二菩薩問,吾取一二余鄙哉。若是如來真實(shí)語,眾生卻自勝如來。
- 彼援遺書誡敦嚴(yán),暨昶以義名沉渾——— 李曾伯跋曾玉堂訓(xùn)子十詩
- 清泠見雜詠,蓊密聞群咿——— 張舜民行運(yùn)河辛大觀先行以此走寄
- 三獻(xiàn)猶垂卞和淚,幾人先著祖生鞭——— 楊億黃覺東游
- 持身如處子,得句有余味——— 陳師道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
- 祗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fù)溫——— 蘇軾王維吳道子畫
- 喟我寤嘆,吁其別矣——— 息夫牧冬夜宴蕭十丈因餞殷郭二子西上
- 一則藏身青木中,一則見形黑金東。——— 佚名高麗鏡文
- 二老金蘭好,諸昆筆硯交——— 程公許挽前眉州君廖子長二首
-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汪藻點(diǎn)絳唇
- 寥寥廓徹瑠璃界,心月圓明德不孤——— 釋道寧十六夜對月和十五夜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