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yǎng)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huán)瑱,至老不嫁,以養(yǎ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齊國國王派遣使者去問候趙威后,書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就問使者說:“今年的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使者不高興,說:“下臣奉齊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來,現(xiàn)在您不問齊王,反而先問年成和百姓,豈不是把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威后說:“不是這樣。假如沒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沒有百姓,哪里有國君?因而有所問,能不問根本而問末節(jié)的嗎?”
威后進而又問他說:“齊國有個處士叫鐘離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有糧食的人給吃,沒糧食的人也給吃;有衣服的人給穿,沒有衣服的人也給穿。這是幫助國君撫養(yǎng)老百姓的人呀,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yè)?葉陽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憐憫那些無妻無夫的人,顧念撫恤那些無父無子的人,救濟那些困苦貧窮的人,補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養(yǎng)育百姓的人,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yè)?北宮氏的女兒嬰兒子平安無事嗎?她摘掉耳環(huán)等裝飾品,到老不嫁,來奉養(yǎng)父母。這是帶領百姓盡孝心的人,為什么到今天還不讓她上朝呢?這兩個處士沒有成就功業(yè),一個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來統(tǒng)治齊國,為民父母呢?於陵的那個子仲還在嗎?這個人做人呀,對上不向國君稱臣,對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諸侯交往,這是帶領百姓無所作為的人,為什么到今天還不殺掉呢?
注釋
1、齊王:戰(zhàn)國時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趙威后:戰(zhàn)國時趙惠文王妻?;菸耐跛溃渥有⒊赏趿?,因年幼由威后執(zhí)政。
2、發(fā):啟封。
3、歲亦無恙耶:年成還好吧?歲,年成。亦,語助詞,無義。無恙,無憂,猶言“平安無事”。
4、說:通“悅”。
5、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來。
6、茍:假如。
7、處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隱居不仕的人。鐘離子:齊國處士。鐘離,復姓。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8、食(sì):拿食物給人吃。
9、衣(yì):拿衣服給人穿。
10、不業(yè):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業(yè)。業(yè),使動用法。
11、葉(shè)陽子:齊國處士,葉陽,復姓。
12、鰥(guān):老而無妻。
13、恤:撫恤。獨,老而無子。
14、振:通“賑”,救濟。
15、息:繁育。
16:、北宮之女嬰兒子:北宮氏的女子嬰兒子。北宮,復姓。嬰兒子是人名。
17、徹:通“撤”,除去。環(huán):指耳環(huán)、臂環(huán)一類的飾物。瑱:一種玉制的耳飾。
18、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這些都是帶領百姓行孝的行為。
19、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時夫人受封而有封號者為“命婦”,命婦即可入朝。此句意即,為什么至今不封嬰兒子為命婦,使她得以上朝見君呢?
20、子萬名:以萬民為子,猶言“為民父母”。子,意動用法,以……為子。
21、於(wū)陵子仲:齊國的隱士。於陵:齊邑名,故城在今山東省長山縣西南。
22、索:求。
趙威后問齊使問答
問:《趙威后問齊使》的作者是誰?
答:趙威后問齊使的作者是戰(zhàn)國策
問:趙威后問齊使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趙威后問齊使是先秦的作品
問:趙威后問齊使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出自 先秦戰(zhàn)國策的《趙威后問齊使》
問: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的下一句是 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趙威后問齊使賞析
文章記敘趙威后接見齊國使者的一次談話。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記言。既無一句人物外貌、舉止、行為、心態(tài)之類的描寫,也無任何環(huán)境烘托或細節(jié)刻畫,只緊扣題目中一個“問”字 ,主要寫趙威后的七次提問,就鮮明而傳神地勾畫出一位洞悉別國政治民情、明察賢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義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寫七問又非一氣連問,而是筆法富于變化頓挫。開始會見齊使,尚未拆開齊王來信,就連珠炮似的連發(fā)三問:“年成還不錯吧?百姓也平安無事吧?齊王也還健康寧泰吧?”活畫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規(guī)的氣度以及她對問題的關切。
趙威后首先關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問候齊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興:認為這是先問卑賤者而后問尊貴者,所問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齊王之命來問候趙威后的,那么趙威后也理當先問候齊王。但趙威后卻反駁他說:“假如沒有好的年成,靠什么來養(yǎng)育人民呢?假如沒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國君呢?哪有舍棄根本而問末節(jié)的呢?”兩個假設反問,以前句結(jié)論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確而又簡明地論證了“歲”、“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關系。這種鮮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載舟覆舟”、孟子“民貴君輕”之說,下開酈食其“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之論,體現(xiàn)出趙威后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開明態(tài)度。
以下四問,又以“乃進而問之曰”一句過渡領起,其間,趙威后拆書展現(xiàn)的過程、使者對后四句的問答,都省略了,因為他們與刻畫趙威后這一主旨無直接關系。剪裁之高妙和語言之精練均于此可見一斑。在以下四問中,從內(nèi)容上看:鐘離子、葉陽子皆賢德處士,但前者是幫助齊王養(yǎng)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幫助齊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養(yǎng)其民”,是就民之處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處變者而言,故有細別。而北宮氏則是一位帶領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與前二人又自有別。但因這三人都屬于封建社會有德的賢者,故皆以“無恙耶”熱情詢問,而以“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三句小結(jié),作一頓挫。然后再問於陵子仲,因他是個不忠不孝、帶領百姓無所事事,而對國家沒有用處的人,故所問用“尚存乎”、“何為至今不殺乎”作結(jié),與前三人形成鮮明對照。這四問代表了正反兩類四種典型,雖各有側(cè)重,但都屬于“民”的范圍,故是篇首“民亦無恙乎”這一問的具體化和進一步,而又與“茍無民 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應??梢娡ㄆ鶈柦砸詥柮駷橹?,顯示出她重視民心向背的政治遠見。 因為年成好壞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問后,無須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亂卻是可以靠人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關鍵,須“進而問之”;至于國君,人民治理好了,國君自然“無恙”,故下文只間接與 國君行“王法”相關。
這是后四問何以單與前三問中“民亦無恙耶”一問發(fā)生邏輯結(jié)構(gòu)聯(lián)系的關鍵,也是從結(jié)構(gòu)上理解全文主旨的關鍵所在。再從對這四個人“其為人也”的評述中,刻畫出趙威后對齊國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從對這四人“何以至今不業(yè)”、“胡為至今不朝”、“何為至今不殺”的不同詢問感嘆中,又可見趙威后對賢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賞罰分明的態(tài)度。從語言章法上看,雖然對四人都是用先詢問、繼評述、再嘆問的形式,但句法卻各自不同,錯綜變化:問鐘離子時,是用“有糧者亦食”等四個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鋪敘;問葉陽子時,是用“哀鰥寡”等四個三言句作并列鋪排;問北宮女時,則用“撤其環(huán)瑱”等三個四言句構(gòu)成因果倒裝變句來評述;問於陵子仲時,又用“上”、“中”、“下”三個兩短一長的“不”字句構(gòu)成連續(xù)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別用“何以……不業(yè)也”、“胡為……不朝也”、“何為……不殺乎”等不同虛詞組成的感嘆性反問句,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這就使連寫七問,有錯綜變化之妙,無呆板枯燥之感?!豆盼挠^止》評曰:“通篇以民為主,直問到底;而文法各變,全于用虛字處著神。問固奇,而心亦熱,末一問,膽識尤過人?!钡拇_頗中肯綮。
- 詠鷹(越歸南唐初投鄂帥張宣,久不見知,以鷹詩誚之)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專待振毛衣。虞人莫謾張羅網(wǎng),未肯平原淺草飛。
-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書即事通簡舊僚之作譚笑在巖廊,人人盡所長。儀形見山立,文字動星光。日運丹青筆,時看赤白囊。佇聞戎馬息,入賀領鴛行。
- 吳守祈雨有應延陵宿望冠三吳,又見熙朝老大夫。善政舊聞風偃草,清規(guī)今信浦還珠。山川每應精神禱,禾稼全憑潤澤蘇??傻钊烁栉逖F,也知還客尉焦枯。
- 在伯欲見洪龜父夏均文詩因逸歸玉山取之自常疾風不雪翻成雨,甚欲相過愁出門。短日已曛燈未上,曲身難直坐如蹲。兒歸尚作他州隔,書到能開病眼昏。并致江西洪夏集,一樽徑欲與君論。
- 雜興四首家居百金貨,富可千金敵。持行鬻于市,曾微一錢直。人或不汝知,汝售無固急。邂逅識真者,百金還復得。
- 寫心五首見惡巷伯嫉,聞善皋陶都??昭苑莧衣中加八}撻,焉有賞與誅。君子定相忘,小人將見圖??谶^信未免,心過吾實無。浪自作臧否,了不關生枯。龜殼愛鑽灼,何如伏泥途。
- 寄蘄州高郎中賈傅棲遲楚澤東,蘭皋三度換秋風。紛紛世事來無盡,黯黯離魂去不通。直道未能勝社鼠,孤飛徒自嘆冥鴻。知君多少思鄉(xiāng)恨,并在山城一笛中。
- 梅溪鋪村北村南春水,山前山后人家。夜來何處飛雨,流出碧桃數(shù)花。
- 偈坐佛床,斫佛腳,不敬東家孔夫子,卻向他鄉(xiāng)習禮樂。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一佛出世,祥光布地。一念萬年,壽山增翠。曉來風起滿庭香,吹綻蟠桃三五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