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清清的江長長又長,到哪里是盡頭?夕陽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兒溪開了纜索。
群鳥在田野上飛翔一忽兒近一忽兒遠,閑人在船上聽?wèi){溪長飄蕩忽東忽西。
潔白的云朵飄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萬里,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山前的溪長山后的溪長。
從長沙又遭貶謫離開那里令人傷感失意,懷人的情思像江岸潭邊的香草那樣濃郁。
注釋
苕(tiáo)溪:長名。一名苕長。由浙江天目山的南北兩麓發(fā)源,至小梅、大淺兩湖口入太湖。酬:贈答。梁耿:劉長卿的朋友,中唐書法家。
永路:長路,遠路
溪攜:猶言分手。溪:原作“自”,據(jù)《全唐詩》改。
平蕪:雜草繁茂的田野
前溪:在湖州烏程縣境。
長沙謫去:用賈誼事,賈誼遭權(quán)貴讒毀,被漢文帝貶為長沙王太傅,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謫:被貶職。
芳草:香草,也比喻思念他人。
萋萋(qi):原作“凄凄”,據(jù)《唐詩品匯》、《全唐詩》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問答
問:《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的作者是誰?
答: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的作者是劉長卿
問: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是唐代的作品
問: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是什么體裁?
答:六古
問: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出自 唐代劉長卿的《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
問: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的下一句是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問:出自劉長卿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長卿名句大全
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被貶時所作,表達了作者的悲憤愁苦之情。全詩景中含情,筆致清婉,結(jié)句雖含慰藉,意實深悲,傷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寫景為主,但景中含情。這里晴川、落日、孤舟、歸鳥和遠行的人,組成一幅江晚送別圖。
“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边@兩句是作者回憶了數(shù)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貶謫遠離時,在苕溪為之餞行的情景,他以送別時眼前的“清川”落筆。清川長長,與梁耿的去路一樣,不知到那里才是終點?落日時分,孤舟在川,兩人只得分手?!奥淙铡鳖A(yù)示暮色的將臨,給人的聯(lián)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現(xiàn)的是凄涼無助,它標(biāo)志著人生境遇的險惡;這兩句將這凄涼的環(huán)境氣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極好的襯托出來了。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边@兩句描寫了別后情景,遠處近處的歸鳥,飛向平蕪深處,漸漸沒有蹤影,入隨著流水,各分東西。這里,設(shè)景有象征意義,鳥飛平蕪,漸漸隱沒,象喻梁耿遠去;溪水東西流,象喻人之離別,景中有情。友人離別后的惜別悵惘的心情,都在離別的場景中透露出來。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無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鼻Ю锶f里,白云迷蒙,這是梁耿遠去貶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實寫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這是詩人留在送別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詩人自己的感想。作者這里是說盡管與友人相隔“千里萬里”之遙,但飄然浮動、連綿不斷的白云卻可傳載友誼;在同樣皎潔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遠,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濃厚的友誼跨越了巨大的空間界限,以白云與月光為紐帶,將其二人緊緊連在一起。此句寫得深情而婉轉(zhuǎn),真切感人。
“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這句點明他此次遠行的原因,遠謫長沙,梁耿固然惆悵不已,詩人也感到惆帳,為他的遠謫感嘆不已。這里十分坦白地寫出作者對友人遭貶的不平與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樣的不幸。這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憤之語?!敖斗疾葺螺?。”寫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馳騁的心緒回到現(xiàn)實中來,眼望無盡的芳革,倍感茫然凄涼,心中的愁苦也正如這春草一樣延綿不斷,杏無盡頭。
- 池上晚酌雨余池上興悠哉,坐蔭藤花藉石苔。白鳥聯(lián)歡拳相對,紅蕖粲艷一時開。吐吞月色云濃淡,經(jīng)緯水紋風(fēng)去來。幽事相關(guān)心自樂,岸巾獨嘯更銜杯。
- 獨游青龍寺春風(fēng)入香剎,暇日獨游衍。曠然蓮花臺,作禮月光面。乘茲第八識,出彼超二見。擺落區(qū)中緣,無邊廣弘愿。長廊朝雨畢,古木時禽囀。積翠曖遙原,雜英紛似霰。鳳城騰日窟,龍首橫天堰。蟻步避危階,蠅飛響深殿。大通智勝佛,幾劫道場現(xiàn)。
- 冬夜與故友聚送吉校書途窮別則怨,何必天涯去。共作出門人,不見歸鄉(xiāng)路。殷勤執(zhí)杯酒,悵望送親故。月色入閑軒,風(fēng)聲落高樹。云霄望且遠,齒發(fā)行應(yīng)暮。九日泣黃花,三秋悲白露。君行過洛陽,莫向青山度。
- 坦老求題真歇宏智竹庵同游雁山酬唱真跡軸后天生三個老冤魔,狹路相逢沒柰何,□把肚腸摟抉看,曲於四十九盤多。
- 贈楞枷老瑛上人無聊斷梗撥寒灰,門掩霜風(fēng)客自推。急下火壚叉手接,便將布袋解頭開。拂床展卷呈詩稿,炙盞分茶當(dāng)酒杯。別后逢人須問訊,楞伽曾倩寄書來。
- 僧窗不悟時機滯有馀,近來為事更乖疏。朱輪皂蓋蹉跎盡,猶愛明窗好讀書。
- 臨江仙堂上簫韶人不奏,鳳凰何處飛鳴。黃塵擾擾馬縱橫。誰能知樂毅,志不在齊城。后輩謾搜前輩錯,到頭義重功輕。海隅四面盡蒼生。東風(fēng)吹綠草,布谷勸春耕。
- 山居客至何曾共劇談,行藏獨有老農(nóng)諳。覓官肯信山居樂,食淡方知飯味甘。一脈泉通澆藥圃,萬重云鎖釣魚庵。好奇自笑心無厭,行遍江南憶劍南。
-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后趙前丁兩使君,群偷望見總星奔。后人卻笑渠儂猛,仁及偷兒不及民。
- 題鮮于蹈夫墨梅二絕句黃簾綠幕護輕寒,猶憶當(dāng)年叩畫欄。紅燭淚殘人語寂,玉人曾陋綺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