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
透云寒日半晴陰。
煙嵐凝翠重,霜樹濺紅深。
案上文書閑展讀,圣賢蹤跡重尋。
不堪華發(fā)故駸駸。
三旌還有分,萬事付無心。
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問答
問:《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的作者是誰?
答: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的作者是王之道
問: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是宋代的作品
問: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鼓棹正逢江雪霽,是行應(yīng)快吳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鼓棹正逢江雪霽,是行應(yīng)快吳吟 出自 宋代王之道的《臨江仙(追和東坡,送李公恕入浙韻)》
問:鼓棹正逢江雪霽,是行應(yīng)快吳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鼓棹正逢江雪霽,是行應(yīng)快吳吟 的下一句是 透云寒日半晴陰。
問:出自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 別許正甫昭如揭日莫生疑,萬變縱橫用者誰。會得有言猶是病,向無言處更深思。
-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 謾成河聲連底卷黃沙,回首方驚去國賒。唯有客情無心處,暗隨春水漲桃花。
- 過白沙竹枝歌六首穹崖絕嶂入云天,烏鵲才飛半壁間。遠(yuǎn)渚長汀草如積,牛羊須上最高山。
- 紹興十三年發(fā)皇后冊寶十三首穆穆睟容,如天之臨。赫赫明命,如玉之音。虔恭出門,禮容兢兢。涂山生避,夏道以興。
- 遺老齋絕句十二首我居近西城,城枕湖一曲。不到平湖上,何物禁吾足。
- 春日同友人游湖上十里湖邊路,垂楊映馬蹄。水光平野闊,山影繞樓低。夜雨生青草,春風(fēng)濕紫泥。興來無限意,同此片時題。
- 山居十二首無心閒淡云歸洞,有影澄清月在潭。此景灼然超物外,本來成現(xiàn)不須參。
- 衛(wèi)尉邵少卿挽詞二首位至九卿亞,年過七十春。桐鄉(xiāng)歸葬日,棠樹去思人。霧里開蒿隧,原邊起石麟。地遙徒有淚,灑向北風(fēng)頻。
- 送裴處士應(yīng)制舉詩裴生久在風(fēng)塵里,氣勁言高少知己。注書曾學(xué)鄭司農(nóng),歷國多于孔夫子。往年訪我到連州,無窮絕境終日游。登山雨中試蠟屐,入洞夏里披貂裘。白帝城邊又相遇,斂翼三年不飛去。忽然結(jié)束如秋蓬,自稱對策明光宮。人言策中說何事,掉頭不答看飛鴻。彤庭翠松迎曉日,鳳銜金榜云間出。中貴腰鞭立傾酒,宰臣委佩觀搖筆。古稱射策如彎弧,一發(fā)偶中何時無。由來草澤無忌諱,努力滿挽當(dāng)亨衢。憶得當(dāng)年識君處,嘉禾驛后聯(lián)墻住。垂鉤釣得王馀魚,踏芳共登蘇小墓。此事今同夢想間,相看一笑且開顏。老大希逢舊鄰里,為君扶病到方山。
- 六橋煙橋相逢處,半是菩提拭淚來——— 羅公升菩提寺
- 二君最知心,一別忽許久——— 五邁代簡奉寄三山方時父遇游幾叟明復(fù)
- 春來亦欲尋詩社,卻怕詩工與道妨——— 吳泳張仁溥寄游滄浪詩用韻一首非為滄浪作也
- 晴晴雨雨皆如響,謬挹池鰻拜土龍——— 陳造喜雨二首
- 怪來話得仙中事,新有人從物外還。——— 韋莊題姑蘇凌處士莊
- 不是乾坤芻狗汝,要令個個學(xué)顏回——— 洪咨夔山鄉(xiāng)
- 江淮筆工千百家,孰甲孰乙我所悉——— 方回贈筆工楊日新
- 少微星動百里,彈冠亦屬忘機(jī)——— 孫銳楊學(xué)士廷秀過訪
- 結(jié)庵嵩少深,高道恐難偏——— 李若谷寄嵩岳吉上人
- 百尺竿頭進(jìn)步人,隨緣偶物莫非真——— 韓維奉和君俞以子華古德頌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