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
嬌云慢垂柔領,紺發(fā)濃於沐。
微暈紅潮一線,拂拂桃腮熟。
群芳難逐。
天香國艷,試比春蘭共秋菊。
當時相見恨晚,彼此縈心目。
別后空憶仙姿,路隔吹1|1簫玉。
何處欄干十二,縹緲陽臺曲。
佳期重卜。
都將離恨,拼與尊前細留囑。
六么令問答
問:《六么令》的作者是誰?
答:六么令的作者是方千里
問:六么令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六么令是宋代的作品
問:六么令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照人明艷,肌雪消繁燠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照人明艷,肌雪消繁燠 出自 宋代方千里的《六么令》
問:照人明艷,肌雪消繁燠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照人明艷,肌雪消繁燠 的下一句是 嬌云慢垂柔領,紺發(fā)濃於沐。
問:出自方千里的名句有哪些?
答:方千里名句大全
- 送從弟貶袁州(一作皇甫冉詩,題送從弟豫貶遠州)何事成遷客,思歸不見鄉(xiāng)。游吳經(jīng)萬里,吊屈向三湘。水與荊巫接,山通鄢郢長。名羞黃綬系,身是白眉郎。獨結(jié)南枝恨,應思北雁行。憂來沽楚酒,老鬢莫凝霜。
- 中秋靜院三更雨,樓臺一點風。新詩愁恨里,故國夢魂中。節(jié)物它鄉(xiāng)異,交情我輩同。眼前多怪事,咄咄強書空。
- 和范孫閑行溪西得梅數(shù)花韻孤根要先覺,一花已后會。而況萬香中,晚乃夸狂醉。東皇兆群物,無物居其最。對梅欲著語,當在梅之外。君看龍蛇蟄,中有江河沛。其元陽復雷,其真歲寒檜。於梅觀此妙,眼力憐湛輩。無能根本求,僅為色香嗜。一元元識者,孤真可知矣。君獨邃玄機,命筆開風氣。奇哉天根詞,與世呼夢寐。猶疑轉(zhuǎn)語下,未為梅之至。愿聞第一義,更作向上計。會有先天翁,當發(fā)無極喟。
- 滿庭芳 寄與平張先生超然悟道,怡然舍俗。寧肯泥拖水漉。決烈回頭*了,恩山愛獄。堪為風鄰月伴,與云朋霞友相逐。無系欄,在人間,先占半仙之福。那更真修真煉,得逍遙自在,澄心遣欲。漸覺溪田芝草,異香馥郁。虎龍繞蟠何處,在丹爐、變成金玉。神光燦,赴前程,蓬萊寶陸。
- 再次前韻晻曖秋旻氣象濃,對時覽物兩無窮。才開又合煙光重,欲落還收雨意空。直恐客頭先老白,卻思日腳帶斜紅。天真不擾無馀感,誰似前溪下釣翁。
- 后出師表標簽:古文觀止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chuàng),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jù)州郡,論安言計,動引圣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zhàn),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然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后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此皆數(shù)十年之內(nèi)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shù)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然后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后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乙酉歲暮有感三絕罷參歸趁日高眠,隨意繙書不計編。歲事從教催白發(fā),春風元只在丹田。
- 雨中用雪坡韻無計酬春獨有詩,倚欄終日候晴暉。東風漸屬新桃李,簾幕深深燕子飛。
- 木蘭花/玉樓春梅邊曉景清無比。林下詩人呵凍指。玉龍留住麝臍煙,銀漏滴殘龍腦水。晨光漸漸收寒氣。昨夜遺簪猶在地。好生折贈鏡中人,只恐綠窗慵未起。
- 偈頌一百零二首山舍春深,生涯日貧。桃芬爛漫,不見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