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穿針問答
問:《七夕穿針》的作者是誰?
答:七夕穿針的作者是柳惲
問:七夕穿針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七夕穿針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出自 南北朝柳惲的《七夕穿針》
問: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的下一句是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問:出自柳惲的名句有哪些?
答:柳惲名句大全
七夕穿針賞析
七夕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令之一,相傳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這天晚上,婦女們紛紛以彩色線穿七孔針,于庭院中陳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風所及,七夕也成為六朝詩人詠歌的熱點。除了歌唱牛郎織女外,“七夕穿針”的作品也不在少數(shù)。如梁簡文帝蕭綱詩“憐從帳里出,想見夜窗開。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來”、劉遵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柳惲的《七夕穿針》,雖然題材也是傳統(tǒng)的閨怨,但比起前面各家來,詩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意境也開拓得較深。
詩歌發(fā)端“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且不提七夕穿針,而先說明丈夫從軍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獨處閨中,各色衣裳,無心料理。然而瞬間已到七夕,須為丈夫打點冬裝,于是歸結七夕穿針這一詩題:“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迸f注引《周禮·春官》中“中秋夜,擊土鼓、吹豳詩以迎寒”解釋“迎寒”,似乎牽強。這兩句詩使用修辭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纖縷理衣縫”,在月光下迎夜涼、穿針孔、縫衣衫。單純的穿針娛樂變?yōu)閷嶋H的裁衣寄遠,于是民俗與社會問題渾融浹洽,天衣無縫。下文便描寫女主人公飛針走線時的容貌神情?!暗陌嵆铐?,連娟思眉聚?!钡陌?,光亮鮮明。連娟,纖細彎曲。眼波媚麗,奈何凝愁遠望;眉山春妍,只是緊蹙不舒。全無佳節(jié)興致,更添獨居抑郁。這是人物的正面描寫。接著詩人再從側面對環(huán)境進行渲染:“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庇裰@里代指箏瑟等樂器。羅衣沾露,只為佇立已久,可見時已夜深。秋風拂弦,可見心緒撩亂,置琴不顧。清露點點,微響悠悠,兩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圍,蘊含著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結尾轉到人物心理:“流陰稍已多,馀光亦難取?!币灰构怅幋蟀肓魇拧堃光殴庥魺o計。寥寥十字,辭約義豐,既是慨嘆牛郎織女歡會短暫;又是自傷良宵虛度,比之牛郎織女,尤為不及。這兩句將節(jié)日與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將人生感慨與神話傳說收束合一,將世間凡人與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韻超遠悠渺,耐人尋味。
此詩的人物描寫,堪稱細膩。隨著時光的推移,由夜晚到中宵再到殘夜,或是穿針縫衣的舉止,或是顰眉含愁的神情外貌,或寫幽清環(huán)境,或狀嗟傷心緒,移步換形,內(nèi)涵充實。從而使整首詩歌也顯得清雋雅麗,卓然出群。正如清人陳祚明所說的,“柳吳興詩如月華既圓,云散相映,光氣滿足。”(《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十五)
- 驀山溪(西湖十詠·花港觀魚)春波浮淥,小隱桃溪路。煙雨正林塘,翠不礙、錦鱗來去。芹香藻膩,偏愛鯉花肥,檐影下,柳陰中,逐浪吹萍絮。宮溝泉滑,怕有題紅句。鉤餌已忘機,都付與、人間兒女。濠梁興在,鷗鷺笑人癡。三湘夢,五湖心,云水蒼茫處。
- 題小閣斲窗黏紙著方床,四面虛明取向陽。氈席坐來終日暖,皮簾揭動北風涼。掛瓶水滿梅花活,折鼎湯鳴芋子香。布被蒙頭晝眠熟,不知門外雪洋洋。
- 閑適二首丁年故紙枉埋頭,老去時名底用求。得句蓋嘗身被謗,屏書姑免眼為仇。關門工作橐駝坐,閱世已冥鵬鷃游。槁木山麋真適適,從來里舍議家丘。
- 始見雪后寒猶勁,書窗怯暫開。因沽江畔酒,姑見竹間梅。歲月崢嶸去,衰頹次第來。誰能憂許事,杖屨且徘徊。
- 次韻梁守登富覽亭絳人老矣休問年,萬事灰心寧復然。有客雅知林下趣,憐渠獨得酒中天。摩空雁影沈波底,照眼梅花破臘前。雪意方濃君且住,行歌同掛杖頭錢。
- 四明月春月如處女,皎皎暮云間。嬋娟不自衒,欲見乃許難。春云變態(tài),玉貌長端端。封九龍掃塵匣,略與幽人看。
-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我愛山居好,冬來愜野情。檐前朝日暖,谷口暮云橫。柏子當軒墮,蕉花傍檻生。自堪安樸拙,何苦慕塵纓。
- 紅梅云里溪頭已占春,小園又試晚妝新。放翁老去風情在,惱得梅花醉似人。
- 賀新郎(賦梅)月冷霜袍擁。見一枝、年華又晚,粉愁香凍。云隔溪橋人不度,的白樂春心未縱。清影怕、寒波搖動。更沒纖毫塵俗態(tài),倚高情、預得春風寵。沈凍蝶,掛么鳳。一杯正要吳姬捧。想見那、柔酥弄白,暗香偷送?;厥琢_浮今在否,寂寞煙迷翠攏。又爭奈、桓伊三弄。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吟思怯,暮云重。
- 含云寺書事六絕句獸駭禽鳴翳蔚中,難將此意問鴻蒙??M回小徑蒼苔滑,杖屨從今恐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