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清波門外和風(fēng)吹拂,掀動著人的衣帶,楊花紛飛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邊花樹上群鶯亂啼。
寺院清幽,簾帳低垂,剛乘著夜色把家回。鐘聲已經(jīng)響過,篆香剛剛點起,月光正照在院門前。
注釋
訴衷情:唐教坊曲名。唐溫庭筠取《離騷》詩句“眾不可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chuàng)制此調(diào)。本為情詞,后作一般抒情用。后人又更名《桃花水》、《畫樓空》、《步花間》、《偶相逢》、《試周郎》等。單調(diào),三十三字。五仄韻,六平韻。另有《訴衷情令》,四十四字,雙調(diào)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寶月山:在杭州城外,與清波門相近。
清波門: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為游賞佳處。擁輕衣:指穿著薄薄的春裝。
楊花:即柳絮。
簾幃(wéi):即簾帳。
鐘聲:撞鐘擊鼓,為佛門早晚必行的功課。
篆(zhuàn)香:狀似篆文字形的盤香。
訴衷情 寶月山作問答
問:《訴衷情 寶月山作》的作者是誰?
答:訴衷情 寶月山作的作者是仲殊
問:訴衷情 寶月山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訴衷情 寶月山作是宋代的作品
問:訴衷情 寶月山作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清波門外擁輕衣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清波門外擁輕衣 出自 宋代仲殊的《訴衷情 寶月山作》
問:清波門外擁輕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波門外擁輕衣 的下一句是 楊花相送飛。
問:出自仲殊的名句有哪些?
答:仲殊名句大全
訴衷情 寶月山作賞析
上片首句“ 清波門外擁輕衣”,寫作者受風(fēng)的衣裾,膨松松地?fù)泶刂约和白撸路蚕鬁p去了許多分量似的。一個“擁”字下得極工煉,與“輕衣”的搭配又極熨貼。一種清風(fēng)動袂 、衣帶飄然的風(fēng)致,就這樣被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來了 。寫罷湖上的和風(fēng),接著寫柳絮。古代楊柳飛絮是暮春的使者。隨風(fēng)飄蕩的楊花陪伴著自己走上寺門的歸路。“相送飛 ”三字將一種殷勤護(hù)持的情意傳達(dá)出來了 ?!拔骱本溆删拔锩鑼懻鄣綍r令 ,筆意一轉(zhuǎn),帶出下文?!八畼鋪y鶯啼 ”五字重涂濃沫 ,儼然一幅江南春色圖畫。丘遲《與陳伯之書》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之佳麗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見之。特別是這個“亂”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見,一個緇衣白足的詩僧,徜徉在湖邊山腳的花徑上,周圍是繽紛的花雨,耳邊是紛亂的蔦聲,組成一幅愜意的游春圖景 。詞的上片 ,作者將春色之麗寫得蕩人心魂,美不勝收。
換頭一起三句 ,點出寺宇闃寂 、僧寮清幽的場景,而用一“歸”字與前片關(guān)合,以實現(xiàn)這一場景的轉(zhuǎn)換 。曰“ 閑”,曰“ 小 ”,曰“ 初”,皆涉筆輕靈 ,雅稱其題,仿佛把人帶進(jìn)一個紅塵不到的世界。
結(jié)拍三句,進(jìn)一步烘托寺中的環(huán)境,補足前意。作者抓住這鐘聲、篆香和月色,三個有時間特征的景物來加以刻畫 。結(jié)語悠然,有竟體空靈之妙。撞鐘擊鼓,為佛門旦暮必行的功課。盧綸“孤村樹色昏殘雨,遠(yuǎn)寺鐘聲帶夕陽”(《出關(guān)言別》),杜牧“夜深月色當(dāng)禪處,齋后鐘聲到講時”(《贈惟真上人》),都是描寫晚鐘的名句。仲殊即景寫來,亦實亦虛,尤有遠(yuǎn)韻。接著又拈出“篆香才點”與之作偶,更覺筆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煙縷,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鐘之遠(yuǎn)韻匹篆香之煙痕 ,是聲與色 、與大小之對比 ,又都取景目前 ,真如天設(shè)地造一般 ?!霸碌介T時 ”,本是歸時實景,用在鐘聲、篆香之后,便覺充滿禪機和妙不可言。
此詞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實流露;詞中的物象,是這位詩僧的心靈折光。
- 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石壁開金像,香山繞鐵圍。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夕嵐增氣色,余照發(fā)光輝。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 石斛蚱蜢髀多節(jié),蜜蜂脾有香。蘚痕分螺砢,蘭穎聚琳瑯。藥譜知曾有,詩題得未嘗。瓦盆風(fēng)弄晚,彼拂一襟涼。
- 胡葦航寄古劍有人尺錦長安來,遠(yuǎn)寄寶匣手自開。紅云紫氣燦虛室,鋏中青蛇鱗生苔。誠攜掌握一揮動,瞬息天地興風(fēng)雷。少年志氣老益壯,惟愿圣詔下九垓。廄中我有汗血馬,與汝直北清氛埃。丈夫當(dāng)為國雪恥,笑指經(jīng)生真不才。
- 鵲橋仙·呂使君餞會教來歌舞,接成桃李。盡是使君指似。如今裝就滿城春,忍便擁、雙旌歸去。鶯心巧囀,花心爭吐。無計可留君住。兩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樓望處。
- 題小沙溪鄭氏店江亭隔水千山又萬山,大江仍合小溪灣。岸巾獨立東風(fēng)里,眼趁鳧雛下急灘。
- 古別離欲別牽郎衣,郞今到何處?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 酬令狐郎中見寄昨是兒童今是翁,人間日月急如風(fēng)。常聞欲向滄江去,除我無人與子同。
- 木犀花二首粟玉開花顏色新,秋光未覺減陽春。蕭然不受風(fēng)埃涴,知是高標(biāo)可辟塵。
- 田家作臥見高原燒,閑尋空谷泉。土膏消臘后,麥隴發(fā)春前。藥驗桐君錄,心齊莊子篇。荒村三數(shù)處,衰柳百余年。好就山僧去,時過野舍眠。汲流寧厭遠(yuǎn),卜地本求偏。向子諳樵路,陶家置黍田。雪峰明晚景,風(fēng)雁急寒天。且復(fù)冠名鹖,寧知冕戴蟬。問津夫子倦,荷蓧丈人賢。顧物皆從爾,求心正儻然。稽康懶慢性,只自戀風(fēng)煙。
- 捉筆次前韻厭見塵泥汩,喜看沙水清。魚攢偎日暖,鷗去帖波輕。寒渡人來少,閑舟岸與橫。不須催去槳,溪曲不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