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與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
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釋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nèi)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小溪泛盡:乘小與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與。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三衢道中問答
問:《三衢道中》的作者是誰?
答:三衢道中的作者是曾幾
問:三衢道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三衢道中是宋代的作品
問:三衢道中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出自 宋代曾幾的《三衢道中》
問: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的下一句是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問:出自曾幾的名句有哪些?
答:曾幾名句大全
三衢道中賞析
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這是一首紀(jì)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皝頃r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gòu)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dāng)。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fēng)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lǐng)略到平的意趣。
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通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于是產(chǎn)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qū)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曾幾雖然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但這首絕句寫得清新流暢,沒有江西詩派生吞活剝、拗折詰屈的弊病。他的學(xué)生陸游就專學(xué)這種,蔚成大家。
-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一硯常摩拊,寧容點涴痕。洗教殘墨去,乞與小魚吞。巖石微塵浣,洼泉寸鬣翻。安知馬肝紫,姑愛麝膠渾。體制該秦篆,飛騰慕禹門。校人勿烹汝,腹有素書存。
- 襄陽樂春生峴首東,先暖習(xí)池風(fēng)。拂水初含綠,驚林未吐紅。渚邊游漢女,桑下問龐公。磨滅懷中刺,曾將示孔融。
- 送別周憲使春風(fēng)浩蕩龍泓口,逢逢船鼓驚雷吼?;嗜A使者拜捧徽書,萬里習(xí)帆上南斗,岷發(fā)報上下十六城,后先持節(jié)知幾人。公來非爭赫赫名,止水何曾風(fēng)浪生。腕里權(quán)衡一,慶筆,與天通處惟恐欽恤。熟知疾惡有剛腸,乃似霜空鷹隼擊。撓之不濁澄不清,渠自好丑吾何心。蔽以一言仁者勇,嗜欲淺者天機深。疇昔聲華塞穹壤,旰食遙知渴忠讜。紛紛鰍鱔困掇拾,縱壑之鱗多漏綱。公歸便合橫南術(shù),或袖諫紙朝明光。好將外臺督奸手,鋤卻廿年荊棘荒。功名時來寧我貸,不配之傅軒冕外。攬轡埋輪自一時,至今日月炳前載。才疏意廣一腐儒,青冥倚公借吹噓。病臥錦江八十日,出門搔首空踟躕。西南望遠長安日,寒雋陸沉幾靠是。乞與開陳政事堂,更把夾囊細收拾。軍興料須色目繁,師老力屈民煩冤。養(yǎng)疽一朝思潰裂,廟謀得不憂本根。三年福星耀參蟛,愛士如渴民如命。只今歸覲太微庭,勿忘棠郊日延頸。腐儒州縣基浮沉,骯臟羞作附驥蠅。佇公入和南風(fēng)琴,磨巖大書頌中興。
- 強立許酒不至因以趣之北里溪山翠滿門,似聞小阮甕浮春。憐渠世亂益風(fēng)味,念我途窮多苦辛。曠士可無千日醉,浮生何事百年身。臨風(fēng)日日香穿鼻,被縛甘為甕下人。
- 秦楚之際月表標(biāo)簽:古文觀止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fā)于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nèi),卒踐帝祚,成于漢家。五年之間,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shù)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義十余世,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后乃放弒。秦起襄公,章于文、繆,獻、孝之后,稍以蠶食六國,百有余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蓋一統(tǒng)若斯之難也! 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于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鋤豪杰,維萬世之安。然王跡之興,起于閭巷,合從討伐,軼于三代。鄉(xiāng)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qū)除難耳,故奮發(fā)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圣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圣孰能當(dāng)此受命而帝者乎?
-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diào)官又豈不知,道否晚周。天縱將圣,獨有孔丘。卒老于行,靡憚周流。胡為潔己,恥事王侯。
- 喜雪大野重陰合,危樓遠望迷。風(fēng)兼萬籟響,天與四溟低。病樹先春發(fā),驚烏未曉啼。好同伊水客,香阜訪靈棲。
- 戲作家釀二首方暑儲曲糵,及秋舂秫稻。甘泉汲桐柏,火候問鄰媼。唧唧鳴甕盎,暾暾化梨棗。一撥欣已熟,急搊嫌不早。病色變渥丹,羸軀驚醉倒。子云多交游,好事時相造。嗣宗尚出仕,兵廚可常到。嗟我老杜門,奈此平生好。未出禁酒國,恥為甕間盜。一醉汁滓空,入腹誰復(fù)告。
- 連日有雪意戲書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狂心那復(fù)繳鴻鵠,世事已如風(fēng)馬牛。雪作未成增慘澹,葉飛欲盡更颼飀。聊將袖里平戎事,判斷千巖萬壑秋。
- 宿鐘山知覺院宿投林下寺,中夜覺神清。磬罷僧初定,山空月又生。籠燈吐冷艷,巖樹起寒聲。待曉紅塵里,依前冒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