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啊莊嚴而清靜的宗廟,助祭的公卿多么莊重顯耀!
濟濟一堂的眾多官吏,都秉承著文王的德操;
為頌揚文王的在天之靈,敏捷地在廟中奔跑操勞。
文王的盛德實在顯赫美好,他永遠不被人們忘掉!
注釋
⑴於(wū):贊嘆詞,猶如今天的“啊”。穆:莊嚴、壯美。清廟:清靜的宗廟?!?br />⑵肅雝(yōng):莊重而和順的樣子。顯:高貴顯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諸侯?!?br />⑶濟濟:眾多。多士:指祭祀時承擔各種職事的官吏?!?br />⑷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⑸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br />⑹駿:敏捷、迅速?!?br />⑺不(pī):通“丕”,大。承(zhēng):借為“烝”,美盛?!?br />⑻射(yì):借為“斁”,厭棄。斯:語氣詞。
清廟問答
問:《清廟》的作者是誰?
答:清廟的作者是佚名
問:清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清廟是先秦的作品
問:清廟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周頌·清廟之什
問:于穆清廟,肅雍顯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于穆清廟,肅雍顯相 出自 先秦佚名的《清廟》
問:于穆清廟,肅雍顯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于穆清廟,肅雍顯相 的下一句是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清廟賞析
“詩”有“四始”,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具體提出來的。他說:“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彼脑挷灰欢煽?,而“四始”云云,據(jù)說又是來自魯詩之說。而作為毛詩學說思想體系的《毛詩序》,卻又僅僅把風、小雅、大雅和頌四種詩類作為“四始”。其實,自古以來雖然都講“四始”,而他們的說法又是眾說紛紜、讓人莫衷一是的。他們重視“四始”,實際代表了他們對整部《詩經(jīng)》編輯思想體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詩的觀點,整部《詩經(jīng)》,都是反映和表現(xiàn)王道教化的,所以鄭玄箋說:“‘始’者,王道興衰之所由。”因此,每類詩的第一篇,當然就具有特殊的意義了。
根據(jù)毛詩的解釋,司馬遷所說的四篇“始詩”都是贊“文王之道”、頌“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陰行善”,招賢納士,致使呂尚、鬻熊、辛甲等賢士來歸,并先后伐犬戎、密須、黎國、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于豐,作豐邑,奠定了周部族進一步壯大的雄厚的基礎。(見《史記·周本紀》)他在世時,雖然沒有實現(xiàn)滅殷立周、統(tǒng)一中原的宏愿,但他的“善理國政”,卻使周部族向外顯示了信譽和聲威,為他兒子周武王姬發(fā)的伐紂興國鋪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終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開國賢君?!对娊?jīng)》中很多詩篇歌頌、贊美他,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薄抖Y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于太廟,升歌《清廟》?!薄抖Y記·祭統(tǒng)》:“夫人嘗禘,升歌《清廟》,……此天子之樂也?!薄抖Y記·孔子燕居》:“大饗,……兩君相見,升歌《清廟》?!薄抖Y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登歌《清廟》。”可見,它的意義已不只是歌頌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所以孔穎達疏說:“《禮記》每云升歌《清廟》,然則祭祀宗廟之盛,歌文王之德,莫重于《清廟》,故為《周頌》之始?!? 然而,這篇“頌始”,到底是敘寫的什么內容,歷代的《詩經(jīng)》學者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毛詩序》說:“《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也?!濒斣姼苯诱f是“周公詠文王之德而作《清廟》,建為頌首。”(見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而《尚書·洛誥》則說:“禋于文王、武王?!币詾槭呛霞乐芪耐酢⒅芪渫鯐r用的歌舞辭,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現(xiàn)??墒青嵭{提出清廟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廟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征而已。于是也就有人認為《清廟》只是“周王祭祀宗廟祖先所唱的樂歌”(高亨《詩經(jīng)今注》),并不一定是專指文王。不過,從“四始”的特點來看,說是祭祀文王的樂歌,還是比較有道理的。至于是周公所作呢,還是周武王、周成王,甚至周昭王時所作,還是作于周成王五年或七年等等,一是史無佐證,二是詩無明言,所以也都只好存而不論了。
- 曉出黃山寺標簽:春天曉上籃輿出寶坊,野塘山路盡春光。試穿松影登平陸,已覺鍾聲在上方。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 蘇堤觀木芙蓉因見凈慈明上人翌日惠詩酬贈二口邊白醭公家事,坐上清狂我輩真。會乞一閒歸故隱,定因能賦結高人。
- 行次下渚湖二首綿遷蒼岫補林空,菱荇通船萬鏡中。黃白花明如繡出,蜻蜓猶愛蓼成叢。
- 贈劉羲仲束帶真成屈壯圖,寧思飽死嘆侏儒。便拈手版還丞相,卻覓芒鞋踏故廬。少日縈心但黃嬭,暮年使鬼勾青奴。他時有客來載酒,解道欲眠卿去無。
- 郊廟歌辭。儀坤廟樂章。昭升陽靈配德,陰魄昭升。堯壇鳳下,漢室龍興。伣天作對,前旒是凝?;心蠂?,道盛西陵,造舟集灌,無德而稱。我粢既絜,我醴既澄。陰陰靈廟,光靈若憑。德馨惟享,孝思烝烝。
- 雜曲歌辭。昆侖子揚子譚經(jīng)去,淮王載酒過。醉來啼鳥喚,坐久落花多。
- 修史亭二首少年已慣擲年光,時節(jié)催驅獨不忙。今日無疑亦無病,前程無事擾醫(yī)王?;h落輕寒整頓新,雪晴步屣會諸鄰。自從南至歌風頂,始見人煙外有人。
- 寄相之并示坰一飲一石陶靖節(jié),誰言此理可消憂。飽知渭北黃花酒,不似淮南白雁秋。快解檣竿倒檣尾,要鳴船鼓轉船頭。魏郎宿昔喜覓句,有語定能撩阿游。
- 四言欲調無箏,欲撫無琴。赤口白舌,何以寫心。詠歌不足,絲竹勝肉。漸近自然,難傳衷曲。如春在花,如鹽在水。如無卻有,悒悒莫解。繭中有腎,化蛾能飛。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 重登廬山感懷四十年來煙雨多,國恨家仇奈若何;英雄抗日征戰(zhàn)死,天涯游子唱離歌。牯嶺東西谷尚在, 郎人士舊風波;廬山別業(yè)懷往事,好漢坡前望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