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628-19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問答
問:《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的作者是誰?
答: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的作者是陸龜蒙
問: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是唐代的作品
問: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出自 唐代陸龜蒙的《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
問: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的下一句是 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問:出自陸龜蒙的名句有哪些?
答:陸龜蒙名句大全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賞析
詠物詩,描寫的是客觀存在著的具體的事物形象;然而這形象在藝術上的再現(xiàn),則是詩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感覺描繪出來的,多少總帶有一種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詠物,這樣,物我有情,兩相浹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寫到紙上,才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體。陸龜蒙的這首《白蓮》,對我們有所啟發(fā)。
鮮紅的夏天太陽,照耀著透出波面的蓮花,明鏡里現(xiàn)出一片丹霞。艷麗的色彩,是有目共賞的。蓮花紅多而白少,人們一提到蓮花,總是欣賞那紅裳翠蓋,又誰注意這不事鉛華的白蓮!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能夠見出蓮花之美的,應該是在此而不在彼。從這個意義來說,那紅蓮不過是“別艷”罷了?!八?多蒙別艷欺”,白蓮,她凌波獨立,不求人知,獨自寂寞地開著,好象是“無情的”??墒乔锾靵砹耍G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著頭,又似乎有無窮的幽恨。倘若在“月曉風清”朦朧的曙色中去看這將落未落的白蓮,你會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種動人的意態(tài)!她簡直是縞袂素巾的瑤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著天人之別了。
這詩是詠白蓮的,全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發(fā)出新意;然而它并沒有粘滯于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于形狀的刻畫,而是寫出了花的精神。特別后兩句,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xiàn),栩栩如生?;?,簡直融化在詩的意境里;花,簡直人格化,個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詠物小詩,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是和詩人的生活情感分不開的。我們知道陸龜蒙處在唐末動亂的年代里,隱居在江南的水鄉(xiāng)甫里(在今江蘇吳江境內)。他對當時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滿,雖退隱山林,然其《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铓。”(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因此,他對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潔的白蓮,有著一種特殊的愛好;而這種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們讀了這詩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 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 太湖山一帶回環(huán)底處山,勢如飛楫下平川。須知欲到菩提岸,好是常懸般若船。纜向龍湖宏利濟,撐從苦海度人天。當年普照如乘此,無復須巾撒向前。
- 戀繡衾 寫夢醉鄉(xiāng)殘夢鶯喚醒。見柳梢、日影弄明。又誤了、尋芳伴,減東風、庭院笑聲。玉兒扶起仍嬌困,索櫻桃、芳露解酲。縱病也、心情好,比別離
- 嘉禾百詠紅薇逕漸放秋風晚,花無爛漫香。淺深紅似錦,散影在滄浪。
- 次王適韻送張耒赴壽安尉二首綠發(fā)驚秋半欲黃,官居無處覓林塘。浮生已是塵勞侶,病眼猶便錦繡章。羞見故人梁苑廢,夢尋歸路蜀山長。憐君顧我情依舊,竹性蕭疏未受霜。魏紅深淺配姚黃,洛水家家自作塘。游客賈生多感概,閑官白傅足篇章。山分少室云煙老,宮廢連昌草木長。路出嵩高應少駐,孱顏新過一番霜。
- 哭東萊呂先生鏡曲重攜杖,京都再及門。詩書窺梗概,耳目竟煩昏。怊悵身何極,蹉跎意獨存。長途風雨晦,十駕謇追奔。
- 歸思薊北風煙空漢月,湘南云水半蠻邊。寒為旅雁暖還去,秦越離家可十年。
-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請神)嘉薦既陳,祀事孔明。間歌在堂,萬舞在庭。 外則盡物,內則盡誠。鳳笙如聞,歆其潔精。
- 景陽井應說兵來且莫降,急尋宮井共深藏。側身待作凌波步,仰首還成半面妝。已分葬埋依古甃,可憐牽挽出銀床。至今汲水人皆說,猶帶煙脂舊日香。
- 客去送客歸來月滿檐,梅花微笑隔疏簾。酒醒今夜銀屏冷,沉水薰爐旋旋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