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旄丘上的葛藤啊,為何蔓延那么長!衛(wèi)國諸臣叔伯啊,為何許久不相幫?
為何安處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為何等待這么久?其中必定有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車出行不向東。衛(wèi)國諸臣叔伯啊,你們不與我心同。
我們卑微又渺小,流離失所無依靠。衛(wèi)國諸臣叔伯啊,充耳裝作不知道。
注釋
旄(máo)丘:衛(wèi)國地名,在澶州臨河?xùn)|(今河南濮陽西南)。一說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誕(yán):通“延”,延長。節(jié):指葛藤的枝節(jié)。
叔伯:本為兄弟間的排行。此處稱高層統(tǒng)治者君臣。
多日:指拖延時日。
處: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動。
與:盟國;一說同“以”,原因。
何其:為什么那樣。
以:同“與”。一說作“原因”“緣故”解。
蒙戎:毛篷松貌。此處點出季節(jié),已到冬季。
匪:非。東:此處作動詞,指向東。
靡:沒有。所與:與自己在一起同處的人。同:同心。
瑣:細(xì)小。尾:通“微”,低微,卑下。
流離:轉(zhuǎn)徙離散,飄散流亡。一說鳥名,即梟或黃鸝。
褎(yòu):聾;一說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掛在冠冕兩旁的玉飾,用絲帶下垂到耳門旁。
旄丘問答
問:《旄丘》的作者是誰?
答:旄丘的作者是佚名
問:旄丘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旄丘是先秦的作品
問:旄丘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
問: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 出自 先秦佚名的《旄丘》
問: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 的下一句是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車不東。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旄丘賞析
此詩脈絡(luò)清晰,遞進(jìn)有序,《詩經(jīng)傳說匯纂》引朱公遷所謂“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諷之,四章直責(zé)之”,將其篇章結(jié)構(gòu)說得清清楚楚。
詩一開頭,借物起興,既交代了地點和季節(jié),也寫了等待救援時間之長。黎臣迫切渴望救援,常常登上旄丘,翹首等待援兵,但時序變遷,援兵遲遲不至,不免暗自奇怪。不過由于要借衛(wèi)國救援收復(fù)祖國,心存奢望故而尚未產(chǎn)生怨恨之意。
第二章緊承上章“何多日兮”而來,用寬筆稍加頓挫,“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蓖ㄟ^自問自答的方式,黎臣設(shè)身處地地去考慮衛(wèi)國出兵緩慢的原因:或者是等待盟軍一同前往,或者是有其他緣故,暫時不能發(fā)兵;用賦法代為解說,曲盡人情。
第三章“狐裘蒙戎”一句緊扣上兩章,說明自己客居已久而“匪車不東”。黎臣已經(jīng)有所覺悟,“我有亡國之狀,而彼無憫恤之意,我有恢復(fù)之念,而彼無拯救之心”(《詩經(jīng)傳說匯纂》引鄒泉語),知道衛(wèi)國無意救援,并非是在等盟軍,或者有其他緣故。因幻想破滅,救援無望,故稍加諷諭。
第四章用賦法著意對比,黎臣喪亡流離,衣衫破弊,寄居他國,凄涼蕭索,而衛(wèi)國群臣非但毫無同情心,而且袖手旁觀,趾高氣揚。詩人有些出離憤怒了,他批評衛(wèi)國群臣裝聾作啞,見死不救。詩人通過雙方服飾、神情、心態(tài)的比較,黎臣徹底痛悟,不禁深感心寒,于是便直斥衛(wèi)國君臣。
此詩作者雖然寄人籬下,但詩意從委婉地詢問的口氣到直指衛(wèi)國統(tǒng)治者不同心同德的嘴臉,寫得很有骨氣。
- 贈寇國寶三首往歲黃童今寇君,高文要學(xué)亦多聞。留年看舉天南翼,過目先空冀北群。
- 送張端袤赴潘葑汲取人間第二泉,釀成天上酌神仙。渠儂得此良佳矣,我輩為之或未然。職守近來成漫浪,湖山佳處且回旋。向陽花木逢春易,會取聲名動日邊。
- 題傅商卿家壁二首表表兩卿吾莫逆,青芻白飯玉為醅。因循桑下成三宿,解后花時更一來。
- 鴛鴦篇飛飛鴛鴦鳥,舉翼相蔽虧。俱來綠潭里,共向白云涯。音容相眷戀,羽翮兩逶迤。蘋萍戲春渚,霜霰繞寒池。浦沙連岸凈,汀樹拂潭垂。年年此游玩,歲歲來追隨。鳳凰起丹穴,獨向梧桐枝。鴻雁來紫塞,空憶稻粱肥。烏啼倦依托,鶴鳴傷別離。豈若此雙禽,飛翻不異林。刷尾青江浦,交頸紫山岑。文章負(fù)奇色,和鳴多好音。聞有鴛鴦綺,復(fù)有鴛鴦衾。持為美人贈,勖此故交心。
- 暗香(再和)雪來比色。對澹然一笑,休喧笙笛。莫怪廣平,鐵石心腸為伊折。偏是三花兩蕊,消萬古、才人騷筆。尚記得,醉臥東園,天幕地為席。回首,往事寂。正雨暗霧昏,萬種愁積。錦江路悄,媒聘音沈兩空憶。終是茅檐竹戶,難指望、凌煙金碧。憔悴了、羌管里,怨誰始得。
- 在隴頭哭潘學(xué)士隴底嗟長別,流襟一慟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轉(zhuǎn)蓬飛不息,悲松斷更聞。誰能駐征馬,回首望孤墳。
- 點絳唇洞戶香凝,宴開特地風(fēng)煙好。靚妝娟妙。玉雪光相照。認(rèn)是桃源,綠水紅云繞。真曾到。漾舟人老。應(yīng)被桃花笑。
- 秋琴詠巖花月彩浮,井桐露珠滴。悲秋適有念,擁琴坐西壁。古音拂朱弦,一倡千慮滌。無云山雨飛,松風(fēng)寒淅瀝。魚龍盡出聽,萬籟天地寂。
- 題許倅浮香亭二絕一新欄檻水中央,更植疏梅向水傍。只恐花繁亭太小,黃昏無處著清香。
- 董侍郎山園燕樓宗丞旌旗千騎擁春華,傾動臨川十萬家。皂蓋出郊因問柳,紫荷領(lǐng)客共看花。樽前人唱鶯隨唱,堂下吏衙蜂亦衙。寄語風(fēng)流賢太守,好留醉墨伴煙霞。
- 一身休作籠中鳥,萬事終歸墻角檠——— 鄧深次韻歐陽天聰
- 此即雖狂亦可喜,我去俗子疇當(dāng)呼——— 劉過寄竹隱先生孫應(yīng)時
- 嘆南柯夢里,斷送了、多少賢愚——— 佚名春從天上來
- 植根瓊林圃,直夜金閨步——— 張薦奉酬禮部閣老轉(zhuǎn)韻離合見贈(時為秘書監(jiān))
- 秋寒灑背入簾霜,鳳脛燈清照洞房——— 韓偓橫塘
- 少年薄倖知何處,每夜歸來春夢中——— 馮延巳舞春風(fēng)(一名瑞鷓鴣)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
- 沈香亭,泛流霞,流霞瀲滟隊五家——— 鄧林效晉樂志拂舞歌淮南王二篇
- 千載幾萬言,未能合為一——— 呂午題仁義寺
- 輕舟短棹泛滄浪,沾兩袖、夜郎煙霧。——— 曹伯啟鵲橋仙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