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關(guān)中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躲避戰(zhàn)亂漂泊流浪來一西南。
長久地停留三峽樓臺熬日月,與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詐事主終究不可靠,傷時感世的詩人至今未回還。
梁代庾信的一生處境最凄涼,一晚年作的詩賦胡動了江關(guān)。
注釋
支離:流離。風塵:指安史之亂以來的兵荒馬亂。
樓臺:指夔州地區(qū)的房屋依山而建,層迭而上,狀如樓臺。淹:滯留。日月:歲月,時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邊境。共云山:共居處。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指安祿山。
詞客:詩人自謂。未還:未能還朝回鄉(xiāng)。
庾(yǔ)信:南北朝詩人。
動江關(guān):指庾信晚年詩作影響大?!敖P(guān)”指荊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問答
問:《詠懷古跡五首·其一》的作者是誰?
答:詠懷古跡五首·其一的作者是杜甫
問:詠懷古跡五首·其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詠懷古跡五首·其一是唐代的作品
問: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出自 唐代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問: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的下一句是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問: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賞析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組詩開首詠懷的是詩人庾信,這是因為作者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為傾倒。他曾經(jīng)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時他即將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lián)是杜甫自安史之亂以來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亂后,杜甫由長安逃難至鄜州,欲往靈武,又被俘至長安,復由長安竄歸鳳翔,至鄜州探視家小,長安克復后,貶官華州,旋棄官,客秦州,經(jīng)同谷入蜀,故曰“支離東北風塵際”。當時戰(zhàn)爭激烈,故曰風塵際。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約五年,流寓梓州閬州一年,嚴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來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間”。只敘事實,感慨自深。
頷聯(lián)承上漂流西南,點明所在之地。這里風情殊異,房屋依山而建,層層高聳,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區(qū)百姓大多是古時五溪蠻的后裔,他們身穿帶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巒一起共居同住。
頸聯(lián)追究支離漂泊的起因。這兩句是雙管齊下,因為在詠懷之中兼含詠史之意,它既是自己詠懷,又是代古人——庾信——詠懷。本來,祿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祿山之亂,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亂;杜甫支離漂泊,感時念亂,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賦》,因身份頗相類,故不無“同病相憐”之感。正由于是雙管齊下,所以這兩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時也起下文。
尾聯(lián)承接上聯(lián),說庾信長期羈留北朝,常有蕭條凄涼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詩風,由原來的綺靡變?yōu)槌劣羯n勁,常發(fā)鄉(xiāng)關(guān)之思,其憂憤之情感動“江關(guān)”,為人們所稱贊。
全詩從安史之亂寫起,寫自己漂泊入蜀居無定處。接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再寫安祿山狡猾反復,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最后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 杜逸人歸龍山上亭北望二百里,頹巘墮壑圍龍山。余嘗往來見之喜,飲食夢寐皆孱顏。恨無羽翼一飛到,羨子長往不欲還。安得擺手掉世故,相與傲兀于其間。
- 頌古五十三首階頭放下劫初鈴,相撲呼它馬使名。五棒打來無雪處,卻言渠不是官行。
- 古意十四首逝川常東流,白日易西沒。悠悠天地間,二物何飄忽。促迫于生人,綠鬢成華發(fā)。昧者不自知,終朝常汩汩。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蹷。孰若繕真性,以自固靈骨。
- 鳳州柳蜀主函封遣使時,芳根元自鳳州移。柔荑醽醁今安在,唯有青絲拂地垂。
- 長安清明言懷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椭邢碌诜杲袢?,愁里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 緣識耳根唯愿常清靜,更得四時風雨順。開得眼來一切心,盡為好事善相近。
- 勞坑入前城刀坑石如刀,勞坑人馬勞。窈窕篁竹陰,是常主逋逃。白狐跳梁去,豪豬森怒嘷。云黃覺日瘦,木落知風饕。輕軒息源口,飯羹煮溪毛。山農(nóng)驚長吏,出拜家騷騷。借問淡食民,祖孫甘餔糟。賴官得鹽吃,正苦無錢刀。
- 詩一首辭得官來性又便,恰如病馬解韁牽。雖無白日三聲喏,贏得清宵一枕眠。
- 鄂國公玄武門前人蹀血,虬須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朔將軍三寸鐵。三寸鐵,鄂國公,將軍真有回無功。嗚呼,海池一語開天聽,手敕親頒宮府定。人知房杜掌經(jīng)綸,誰識將軍善詞命?善詞命,萬古之無誰與并?
- 一寸金吾愛吾廬,甬水東南半村郭。試倚樓極目,千山拱翠,舟橫沙觜,江迷城腳。水滿蘋風作。闌干外、夕陽半落?;臒燁?、幾點昏鴉,野色青蕪自空廓。浩嘆飄蓬,春光幾度,依依柳邊泊。念水行云宿,棲遲羈旅,鷗盟鷺伴,歸來重約。滿室凝塵澹,無心處、宦情最薄。何時遂、釣笠耕蓑,靜觀天地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