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啊輝煌的周朝,
登上那巍峨的山頂,
眼前是丘陵峰巒,
沇水沋水郃水與黃河共流。
普天之下,
所有周的封國疆土,
都服從周朝的命令。
注釋
⑴皇:偉大。時:是,此?!?br />⑵陟(zhì):登高。
⑶嶞(墮):低矮狹長的山。喬:高。岳:高大的山。
⑷允:通“沇”,沇水為古濟(jì)水的上游。猶:通“沋”,沋水在雍州境內(nèi)。翕:通“洽(hé)”;洽水又作郃水,流經(jīng)陜西郃陽東注于黃河。河:黃河?!?br />⑸敷:遍。
⑹裒(póu):包聚。時:世。對:封國,疆土。
⑺時:通“侍”,承受。
般問答
問:《般》的作者是誰?
答:般的作者是佚名
問:般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般是先秦的作品
問:般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周頌·閔予小子之什
問:于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于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出自 先秦佚名的《般》
問:于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于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的下一句是 敷天之下,裒時之對。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般賞析
近現(xiàn)代學(xué)者一般認(rèn)為《般》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關(guān)于《大武》的詳細(xì)介紹,見《周頌·我將》篇鑒賞文字)《大武》六成對應(yīng)六詩,據(jù)《毛詩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說明及《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淙唬骸仌r繹思,我徂維求定?!淞唬骸椚f邦,屢豐年?!眲t可確定四篇,另兩篇,王國維認(rèn)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并且認(rèn)為它當(dāng)是《大武》六成的歌詩,說:“《酌》、《桓》、《賚》、《般》四篇,次在《頌》末,又皆取詩之義以名篇,前三篇既為《武》(指《大武》樂舞,非《周頌》中之《武》篇)詩,則后一篇亦宜然,……至其次第,則《毛詩》與楚樂歌不同,楚以《賚》為第三,《桓》為第六,毛則六篇分居三處,其次則《夙夜》(王氏認(rèn)為即《昊天有成命》)第一,《武》第二,《酌》第三,《桓》第四,《賚》第五,《般》第六,此殆古之次第,……與《樂記》所紀(jì)舞次相合?!栋恪吩疲骸痘蕰r周,陟其高山?!瘎t與‘六成復(fù)綴以崇’(《樂記》中語,全段見《周頌·我將》篇賞文)之事相合,是毛詩次第與《樂記》同,恐是周初舊第,勝楚樂歌之次第(《左傳》所引《大武》之次第)遠(yuǎn)矣?!保ā吨艽笪錁氛驴肌罚┑吆嗾J(rèn)為王氏之見過于相信毛詩篇次,他確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詩,指出從詩中所述,表明“周朝廣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當(dāng)時的邊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顯是中國統(tǒng)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國后的景象”,既然“詩的內(nèi)容和《大武》舞第四場所象征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場所唱,是《大武》詩的第四章,也是很明顯的”(《周代大武樂考釋》)。茲從高氏之說,確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詩?!洞笪洹匪某傻奈璧甘潜憩F(xiàn)周公東征平亂、至于江南的事跡的。武王崩后周公攝政期間,東南先后發(fā)生過好幾次大規(guī)模的叛亂。據(jù)《史記》記載,先有管叔、蔡叔與武庚的作亂,后有淮夷之亂,卻沒有周公征討江南叛亂的記載。不過《魯頌·閟宮》中有“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之句。孟子認(rèn)為這原是周公說的話、做的事(見《孟子·滕文公上、下》),這正與《呂氏春秋·古樂》中所述相合??磥碇芄饔戇^江南叛亂當(dāng)為事實。《般》詩就其內(nèi)容而言,當(dāng)為天子巡狩時祭祀山河之辭。而所謂巡狩,本來就包括鎮(zhèn)壓叛亂在內(nèi)。詩中聲稱普天之下的疆土都?xì)w周室所有,是針對叛亂不服者而發(fā)的。所以這首詩當(dāng)為周公平亂結(jié)束時所作。因為詩題名為《般》,“般”為般樂,即盛大的快樂。平亂之后,天下太平,遠(yuǎn)方邦國悉來朝賀,自然要痛痛快快地大樂一番了。那么,該詩原來大概是周公經(jīng)過數(shù)年平亂之后,在班師回朝的路途中祭祀山川的禱辭。后來又成為《大武》四成的歌詩,用以表現(xiàn)平亂成功。這首詩和《武》一樣,是四言七句,語言雖然非常簡練,但是用了“高”、“喬”、“敷”、“裒”等表示空間之大的字眼,用了最能體現(xiàn)空間感的山峰河流來實化這種象征、隱喻周室偉大的空間之大,便具有一種雄渾的氣魄,體現(xiàn)了圣王天下一統(tǒng)的恢宏之勢。
- 侍宴莎冊宮應(yīng)制得情字三星希曙景,萬騎翊天行。葆羽翻風(fēng)隊,騰吹掩山楹。暖日晨光淺,飛煙旦彩輕。塞寒桃變色,冰斷箭流聲。漸奏長安道,神皋動睿情。
- 朝中措(艮翁生日)受持鼻祖五千言。留得谷神存。伴我賦詩茅屋,饒渠待詔金門。此翁歲晚,有書充棟,有酒盈樽。君看多花早落,孰如仙李蟠根。
- 和陳勉仲四首清風(fēng)為我曉開關(guān),風(fēng)外浮云過雨還。湛湛可憐清上下,一篙溪水水邊出。
- 山下泉可致清川廣,難量利物功。涓流此山下,誰識去無窮。
- 山臺蠟屐恣幽尋,未能得其要。登臨一放目,千峰供俎豆。
- 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jì)城回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塞口連濁河,轅門對山寺。寧知鞍馬上,獨有登臨事。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飄飄方寓目,想像見深意。高興殊未平,涼風(fēng)颯然至。拔城陣云合,轉(zhuǎn)旆胡星墜。大將何英靈,官軍動天地。君懷生羽翼,本欲附騏驥??疃慰嗖磺?,青冥信難致。一歌陽春后,三嘆終自愧。
- 殢人嬌解了癡絳,潑煞悶火。眉尖上、放閑愁鎖。高來不可,低來不可,莫是人間剩我一個。富貴謾人,功名賺我。且舞個采蓮曲破。紅裙腰細(xì),醁醅盞大,須占取、名花艷中醉臥。
- 廬山詩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游。
- 詠芭蕉虛明旱藕千絲透,清冷寒泉百脈來。綠燭怕燒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誰裁。正憐夜雨敲篷響,只恐秋風(fēng)裂扇開。月下徘徊清影動,卻疑翠鳳下瑤臺。
- 春秋戰(zhàn)國門臧孫諸孟憎吾似犬獰,賢臧哭孟倍傷情。季孫愛我如甘疾,疾足亡身藥故寧。
- 篋留馬卿賦,袖有劉弘書。——— 劉禹錫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
- 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fēng)壯——— 崔融橫吹曲辭。關(guān)山月
-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佚名草蟲
- 上人幼負(fù)凌云志,十五為僧今廿二——— 釋紹曇日本玄志禪人請語
- 欲把酒藤凌翠嶠,醉余起舞送重陽——— 馮時行送同年朱元直監(jiān)稅
- 甚凄涼孤吹,含商引羽。——— 戴山隱滿江紅
- 松稍風(fēng)觸霓旌動,棕葉霜沾鶴翅垂——— 王元題鄧真人遺址
- 沆瀣含酸,金罌裹玉,蔌蔌吳鹽輕點。——— 史達(dá)祖齊天樂
- 粉署窗前小竹林,子孫蟄蟄得春深——— 徐元杰部中觀新竹有感
- 一樽聊復(fù)爾,於此興如何——— 張栻中秋與僚佐登江陵郡城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