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詞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光我曾經(jīng)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讓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尋找中秋盛開的桂花,登上郡亭枕臥其上,觀賞起落的潮頭。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容易想起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卑础稑犯娂罚骸啊畱浗稀幻稀?,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敝镣硖?、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
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此詞泛指吳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早晚:猶言何日,幾時。
憶江南詞三首問答
問:《憶江南詞三首》的作者是誰?
答:憶江南詞三首的作者是白居易
問:憶江南詞三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憶江南詞三首是唐代的作品
問:憶江南詞三首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詞三首》
問: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的下一句是 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問: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憶江南詞三首賞析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薄叭粘觥薄ⅰ按簛怼?,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杜甫寫景,善于著色。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諸句,都明麗如畫。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學習,如“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秋思》)、“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題岳陽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正月三日閑行》)諸聯(lián),都因映襯手法的運用而獲得了色彩鮮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來”兩句,更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明媚的春光里,從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藍葉那里吸取顏料,兼用烘染、映襯手法而交替綜錯,又濟之以貼切的比喻,從而構(gòu)成了闊大的圖景。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lián)想。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于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jié),洛陽卻“花寒懶發(fā)”,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fā)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qū)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jīng)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nèi)心深處贊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后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xù)性。后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么,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里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他寫杭州之秋,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中尋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這座古剎有許多傳說,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說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jié)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huán)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數(shù)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翱ねふ砩峡闯鳖^”,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產(chǎn)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并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jīng)春熟”的說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lián)想。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后說:“早晚復相逢?!?/p>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jié)句呢?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shù)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jīng)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xiàn)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這三首詞,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后照應,脈絡貫通,構(gòu)成有機的整體大“聯(lián)章”詩詞中,顯示出作者謀篇布局的高超藝術技巧。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百鼎羅珍羞,世豈無調(diào)饑。錦綺爛盈門,藍縷還誰衣。龍樓近日月,茅舍或不支。三宮子孫孫,亦有孤與嫠。
- 立秋日破曉入山攜枕簟睡於禪靜庵中作詩一首西風安起無人鄉(xiāng),云深萬籟含清商。山容便與新秋凈,稻花已作豐年香。斷蟬抱柳咽殘月,臥霞排霧通朝陽。過橋寺影出疏木,入戶竹色來低墻。蒲團紙帳兩寂寞,獨有老檜磨風霜。東堂老子喜睡人,來借一榻樂未央。含風漣漪開玉脊,小屏晚綠橫瀟湘。夢寒支枕風入發(fā),過眼冉冉茶煙蒼。紅薇花陰煮玉醴,滿甌飛雪置我旁。平生世味總?cè)缢?,老大縱健肝膈涼。翛然此意不可道,臥看石竹凝孤芳。
- 歸休亭小筑危亭聚石淙,清溪環(huán)繞不通江。栽成傲骨梅千樹,呼出棲云鶴一雙。垂釣艇乘新漲水,攤書光借夕陽窗。動名事事皆堪避,祇有詩情未肯降。
- 秋日四首短影悠揚日,薄寒憀慄天。林聲蟬后老,陂影雁賓聯(lián)。悽感客自爾,變衰時適然。何須問容鬢,所遇是凋年。
- 浣溪沙密葉留香護境天。好風時雨媚清漣。亭亭雙秀倚湖弦。造化曾居公掌握,呈祥寧許百花先。聊占棣萼蒂芳連。
- 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閑亭隨分有,時策杖,小盤旋。 采山釣水美而鮮。飲中仙,醉中禪。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 攤破浣溪沙/山花子錦韉未弦瑟瑟徽。玉纖新擬鳳雙飛??~緲燭煙花暮暗,就更衣。約略整環(huán)釵影動,遲回顧步佩聲微。宛是春風胡蝶舞,帶香歸。
- 主人司空見和未開牡丹,輒卻奉和把筆臨芳不自怡,首征章句促妖期。已驚常調(diào)言多鄙,遽捧高吟愧可知。絕代貞名應愈重,千金方笑更難移。狂歌狂醉猶堪羨,大拙當時是老時。
- 又寄徐徑畈吏部愧不柯山與執(zhí)經(jīng)。曾將尺紙話飄萍。六年憶別心如醉,一日相逢眼倍醒。結(jié)友苦無鷗共志,癖書瘦得鶴同形。自憐所性惟方拙,水潔山高即座銘。
-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禪房寂寂水潺潺,澗草巖花點綴間。忽有仙禽發(fā)奇響,頻伽來自補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