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寒窗夢里,猶記經(jīng)行舊時路。
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
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
歸何暮。
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
天涯倦旅。
此時心事良苦。
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注釋
原序: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月下笛問答
問:《月下笛》的作者是誰?
答:月下笛的作者是張炎
問:月下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月下笛是宋代的作品
問:月下笛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 出自 宋代張炎的《月下笛》
問: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 的下一句是 寒窗夢里,猶記經(jīng)行舊時路。
問:出自張炎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炎名句大全
月下笛賞析
《月下笛》是“遺民”張炎抒發(fā)其遺民心態(tài)的一首詞。南宋已亡,身懷家國之恨的張炎在甬東一帶流寓。在孤游萬竹山 ,幽清廖寂的環(huán)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國之恨,反而愁思黯然。這首詞的悲涼激楚,當為其心聲之反映。
起調(diào)令人凄愴渺茫 :“萬里孤云”?!肮略啤保窃~人的化身。孤云在詩詞里喻人蘊含了特定的感傷?!扒逵螡u遠,故人何處 。”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涼,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處?”這一聲呼喚,將亡國之痛,身世之悲 ,一齊傾訴出來。日間無法排解,夜里還形于夢寐?!昂皦衾?,猶記經(jīng)行舊時路”。夢中時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用連昌來指代南宋故宮,透出銅駝荊棘的意思。此時夢想中,宮中的柳樹仿佛已衰殘無幾,非復(fù)當年意態(tài)。蕭蕭的夜雨。蕭蕭夜雨襲來 ,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從夢中醒來,卻是在異鄉(xiāng)夜里。燈光搖曳中,誰能和我共話?心緒的悲涼令人凄然。
“張緒”,指詞人以南齊張緒自況。以此比擬自己青年時的風度。但是而今的張緒也不像亡國前那樣“風流可愛”,卻是已衰落的蒲柳?!皻w何暮!遲暮之年還不能回鄉(xiāng)呢?“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勾起作者無端心事。西湖斷橋邊的鷗鷺已零落過半,卻是舊侶凋殘,前盟難踐。
隨之一轉(zhuǎn)“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卻是“西州淚”取不忍重經(jīng)舊地之意。張炎的亡國破家之痛,遠過羊曇生死知遇之悲?!岸徘保父唛T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張炎自己的家。據(jù)記載,張炎家世顯耀,祖父時家境顯赫。但元兵入臨安后,祖父被殺家產(chǎn)被沒。張炎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創(chuàng)痛。家國之痛是忘不了的 。煞尾又化用杜甫詩句,寫道:“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br/>這是張炎藝術(shù)風格的代表作。在抒發(fā)亡國之悲時,運用了較為深刻和曲折的筆法。用典貼切、想象豐富、含蓄深厚,風格轉(zhuǎn)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國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內(nèi)外。
- 定風波把酒花前欲問溪。問溪何事晚聲悲。名利往來人盡老。誰道。溪聲今古有休時。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訴。笙歌一曲黛眉低。情似長溪長不斷。君看。水聲東去月輪西。
- 大能仁寺規(guī)模應(yīng)甲剎,殿閣擁金仙。歲歉炊煙絕,城低野色連??蜕陨⑷?,主者獨安眠。成毀難逃數(shù),山門八百年。
- 無題二首游公念舊才叁月,鄭傅憐才恰半年。老去獨當千箭鏃,向來不踏兩船舷。
- 句全家離錦水,五月下瞿塘。繡服青蛾女,雕鞍白面郎。累累輜重遠,杳杳路歧長。
- 失調(diào)名千里有個好相識,望青山一色。
- 寄上趙南仲樞密貴為公相不如歸,一夕飄然去不知。樂在五湖風月底,扁舟載酒對西施。
- 閏月定四時月閏隨寒暑,疇人定職司。馀分將考日,積算自成時。律候行宜表,陰陽運不欺。氣薰灰琯驗,數(shù)扐卦辭推。六律文明序,三年理暗移。當知歲功立,唯是奉無私。
- 下第夜吟擾擾東西南北情,何人于此悟浮生。還緣無月春風夜,暫得獨聞流水聲。
- 和韻歸張通父詩卷當年握手談何事,此日相觀一卷詩。湘竹恨深聽雨夜,洛英夢繼看花時。杜陵春好工添淚,宋玉秋清只益悲。猶有堪論千載上,由來不倩俗間知。
- 曝書吟蟲蠹書害少,人蠹書害多。蟲蠹曝已去,人蠹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