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注釋
(1)五兩:古代的候風(fēng)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
(2)郭:外城。
(3)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送劉昱問答
問:《送劉昱》的作者是誰?
答:送劉昱的作者是李頎
問:送劉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劉昱是唐代的作品
問: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出自 唐代李頎的《送劉昱》
問: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的下一句是 北風(fēng)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問:出自李頎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頎名句大全
送劉昱賞析
劉昱不知何許人,從詩中可考見的,他與李頎是朋友,但關(guān)系并不十分密切,兩人當(dāng)時同在鎮(zhèn)江揚州這一帶。八月間,劉昱溯江西上,準(zhǔn)備到九江去,李頎作此詩送別。詩在有情無情之間,著筆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應(yīng)酬。
詩一開頭,就以景襯情,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八月秋意涼,岸邊的葦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頭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風(fēng)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風(fēng)力打濕葦花,葦花則隨風(fēng)而撲向浪花,兩者似乎渾然一“白”了。這“白”,不是嚴(yán)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涼秋八月之白,既不絢爛,也不凜烈,而是素凈蕭疏。此詩將蘆花與秋江浪花聯(lián)想在一起,讓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純潔的友情之愛白浪滔天——那種“蘆花一白萬頃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構(gòu)成了雪花一樣翻騰的江水了。其時,“北風(fēng)吹五兩”。五兩,是古代的候風(fēng)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北風(fēng)吹動船桅上的“五兩”,似乎在催趕著離客?!罢l是潯陽客”,表明了船的去處。潯陽,即九江,在鎮(zhèn)江的西南方,北風(fēng)恰是順風(fēng)。看來,船就要趁好風(fēng)而開動了。那么,“誰是潯陽客?”當(dāng)然是劉昱,這一點,詩人明白,讀者也明白。然而詩卻故意用設(shè)問句式,使文氣突起波瀾,增強了韻味。八月風(fēng)高,葦寒浪白,誰也不會愿意風(fēng)行水宿。眼前劉昱偏偏要冒風(fēng)波而遠去潯陽,因而“誰是”一問,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劉昱且住為佳。詩心至此而更曲,詩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劉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風(fēng)吹著五兩,何況雨止潮生,又具備了揚帆啟碇的條件。“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這兩句并不是泛泛寫景,而是既暗示離客之將行,又補點出啟行的地點(鸕鶿山當(dāng)在鎮(zhèn)江一帶,其地已不可考)。而詩由此也已從前面的入聲十一陌韻而轉(zhuǎn)用八庚韻,給人以清新之感,與這兩句所表現(xiàn)的秀麗景色是十分和諧的。于是,劉昱在這風(fēng)高潮漲雨霽天晴之時走了。詩人佇立凝望著遠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會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币话闼涂驮姡茁淙胨蛣e時依依不舍,分別后惆悵獨歸這一窠臼,而李頎卻把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設(shè)想。身在此,而心隨友人遠去。后來北宋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用的也是這種手法。詩人推想劉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邊了,那時,耳邊會傳來一陣陣凄涼的雁叫聲。葦中有雁,這是常見的,因而詩人由鎮(zhèn)江江邊的蘆葦,很容易聯(lián)想到雁。但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雁是合群性的禽鳥,夜宿葦中也是群棲的,群棲時一般不發(fā)聲,如果發(fā)出鳴聲,那一定是失群了。劉昱單身往潯陽,無異于孤雁離群,那么夜泊聞雁,一定會聯(lián)想到鎮(zhèn)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霸嚒弊?,即暗含比意。反過來,留著的人都思念劉昱,這就不必說了。末句既以“雁”字呼應(yīng)蘆葦,又從雁聲發(fā)生聯(lián)想,委婉蘊藉,毫無顯豁呈露之氣,別有一番情味,開后來神韻之風(fēng)。
此詩雖然是一首古體詩,但在古拗中時有律句,在散漫中夾帶對偶,豐富多姿。如第一段頭兩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詩,除第一句是連下五個平聲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嚴(yán)整的律句,與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聲律上兼有鏗鏘頓挫的音樂感、柔和婉諧的美感。再如“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兩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對偶句,正所謂“于局勢散漫中求整飭”(《說詩晬語》),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在聲韻與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節(jié)拍急促的五言詩,配以短促的入聲韻,抒寫臨別時激烈的情懷;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轉(zhuǎn)為舒展,聲韻也隨之轉(zhuǎn)換,變五言為七言,化急節(jié)為慢聲,配上悠揚的平聲韻,更顯情深意切。
- 鷓鴣天·月滿蓬壺燦爛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zé),竊取金杯作照憑。
- 宮詞六宮稱賀各依班,慶誕遙瞻紫氣間。中貴推排龍喜晏,大臣分奏兩郊壇。
- 絕句夜雨漲波高二尺,失卻搗衣平正石。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憶。
- 吊方干處士二首不謂高名下,終全玉雪身。交猶及前輩,語不似今人。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斂衣應(yīng)自定,只著古衣巾。不比他人死,何詩可挽君?淵明元懶仕,東野別攻文。滄海諸公淚,青山處士墳。相看莫浪哭,私謚有前聞。
- 迂拙迂拙不任用,於焉老云耕。曾非尚高亢,聊復(fù)辭送迎。孤蹤類山鹿,幽意存柴荊。春薇擷初茁,秋菊餐落英。倦來唯宴默,興到或游行。明目煙霞色,清聽風(fēng)泉聲。萬象畢昭明,四體常安平??v誕殊有適,利祿非所榮。外物遺天地,真心齊死生。但愿絕知聞,怡我閒曠情。
- 題畫廿四首長夏山村詩興幽,趁淡多在碧泉頭。松陰滿地凝空翠,肯逐朱門褦襶流。
- 用前韻呈曉村溪山兩相望,只隔五長亭。一見坐聯(lián)日,高談氣拂星。好賓知絡(luò)秀,兼仆困樵青。此會受多益,歸途杖可銘。
- 吳山人文徵、沈書記钖東餞之虎丘一天幽怨欲誰諳?詞客如云氣正酣。我有簫心吹不得,落花風(fēng)里別江南。
- 讀杜詩平生蹤跡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千年夔峽有詩在,一夜耒江如酒何,黃土一丘隨處是,故鄉(xiāng)歸骨任蹉跎。
- 峨眉亭浩蕩長流浪拍天,貔貅十萬坐樓船。年年春滿江南岸,夜夜風(fēng)傳塞化煙。中界靈祗藏水府,六朝廢寢落山邊。秋來留得唐時月,捉月今誰是謫仙。
- 湘君誰識是皇英,占得君山冷淡青——— 胡寅和仁仲舟中三絕
- 東南重鎮(zhèn)是揚州,分野星辰近斗牛——— 王冕過揚州
- 誰請尚書重給札,盡抄遺稿入名山——— 秦觀陳用之學(xué)士挽詞
- 重修禮樂佐文明,樂善終能保令名——— 徐鈞東平憲王蒼
- 疇能借齒牙,價可重金玉——— 趙蕃病中寄呈王信州老謝丈
- 當(dāng)年擊節(jié)傚金注,此日強顏同木偶——— 祖無擇次韻和
- 況膾細于絲,蕨甜似蜜,采于山,釣于水——— 劉克莊哨遍
- 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 佚名寡人之于國也
- 瓣香持謁三茅君,上清祠笈開瓊文——— 林景熙送橫舟真士游茅山
- 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 秦觀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