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
詞典解釋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jīng)。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a href="/hycd/f/f185534.htm" target="_blank">佛說自誓三昧經(jīng)》:“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fù)為證?!?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jīng)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并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jīng)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hù),亦得五六百年。” 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yè)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guān)頭?!?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p>
(2).借指佛經(jīng)。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shù)、藝術(shù),無所不窺。”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xiàn)舞萑, 周公 命返之。”
- 車陪魏館鳴笳路,食對何侯下箸錢——— 宋祁送楊子奇赴辟潭淵
- 今朝雨霽上危榭,意氣頗如年少時——— 陸游有自蜀來者因感舊游作短歌
- 記風(fēng)流遠(yuǎn),更休作,嬉游地,等閑看——— 辛棄疾六州歌頭
- 鳥將歌合轉(zhuǎn),花共錦爭鮮——— 宗楚客奉和幸上陽宮侍宴應(yīng)制
- 去住渾無礙,升騰任自然——— 張伯端抱一
- 誰知世道互翻覆,滄海倏變?yōu)樯L?/a>——— 柴隨亨憶昔
- 安知清流轉(zhuǎn),偶與前山通。——— 王維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
- 打鼓看來君不見,百花春至為誰開——— 釋重顯頌一百則
- 歌吹喧萬井,車馬塞康莊——— 韋應(yīng)物登樂游廟作
- 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 王惲平湖樂·采菱人語隔秋煙
- 5飛機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