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
詞典解釋
(1).梵文Pattra的譯音。亦譯作“貝多羅”。樹名。即貝多樹。形如棕櫚,葉長(zhǎng)稠密,久雨無漏。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bǔ)羅國(guó)》:“城北不遠(yuǎn)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zhǎng)廣,其色光潤(rùn),諸國(guó)書寫,莫不採(cǎi)用?!?唐 杜甫 《山寺》詩(shī):“吾知多羅樹,卻倚蓮花臺(tái)?!?a href="/hycd/c/c57860.htm" target="_blank">參閱《翻譯名義集·林木》。
(2).食器?!?a href="/hycd/n/n88700.htm" target="_blank">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guó)》:“﹝ 毗騫王 ﹞常遺 扶南王 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塸,名為多羅,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p>
(3).脂粉盒?!?a href="/hycd/t/t353409.htm" target="_blank">太平御覽》卷七一七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曰:“多羅,粉器。”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shī)》之十六:“玉牎清曉拂多羅,處處憑欄更踏歌。盡日凝妝明鏡里;水晶簾影映橫波?!币灿米髦鄣?a href="/hycd/d/d114993.htm" target="_blank">代稱。 唐 顧甄遠(yuǎn) 《惆悵詩(shī)》之七:“若為多羅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風(fēng)情?!倍嗔_年少,指傅粉人。
(4).魯莽。 元 無名氏 《爭(zhēng)報(bào)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shí)間做事忒多羅。”
- 心同宇宙廣,體合云霞輕。——— 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自是康強(qiáng)惺復(fù)灑——— 王哲蘇幕遮
- 宿露枝頭藏玉塊,晴風(fēng)庭面揭銀杯——— 歐陽(yáng)修白牡丹
- 上官唯揖讓,半祿代耕鉏——— 包佶尚書宗兄使過詩(shī)以奉獻(xiàn)
- 豈料今宵清夢(mèng)里,東門交轡說春寒。——— 陸游正月十一日夜夢(mèng)與亡友譚德稱相遇於成都小東
- 渭城柳色朝來雨——— 王惲蝶戀花 昔鹿庵 軒,樂育淇上,一時(shí)秀造,
- 五羊城下駐行車,此事如今八載余——— 黃滔寄南海黃尚書
- 四氣分寒少,三光置日偏——— 沈佺期度安海入龍編
- 春官緝禮,宗伯司禋——— 佚名郊廟歌辭。祭太社樂章。迎神
- 窗中有個(gè)長(zhǎng)松樹,半夜子規(guī)來上啼——— 朱放山中聽子規(guī)(一作顧況詩(sh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