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撲
詞典解釋
見“ 鞭撲 ”。
亦作“ 鞭樸 ”。亦作“ 鞭撲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鄧析子·轉(zhuǎn)辭》:“圣人逍遙一世,罕匹萬物之形,寂然無鞭樸之罰,莫然無叱咤之聲?!?b>《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韋昭 注:“鞭,官刑也,撲,教刑也?!?b>《漢書·刑法志》:“薄刑用鞭撲?!?顏師古 注:“撲,杖也?!?b>《宋書·少帝紀(jì)》:“親執(zhí)鞭撲,毆擊無辜,以為笑樂。”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五:“鞭樸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夫人奴蓄之,無禮已甚;聞?dòng)直迵渲??!?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這樣掙扎的挨過畜類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撲。”
國語詞典
鞭撲
-
鞭,官刑。撲,教刑。鞭撲指用鞭子責(zé)打的刑罰。
- 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li>
- 淚落正濕衣,腸翻如轉(zhuǎn)車——— 梅堯臣昭亭潭上別
- 早緣入夢金方礪,晚為傳家鼎始銘——— 羅隱寄酬鄴王羅令公五首(前三首一作感德敘懷寄上羅鄴王)
- 馬馳未覺西南遠(yuǎn),烏哺何辭日夜飛——— 蘇轍次韻宋構(gòu)朝請歸守彭城
- 飛霜皓盈疇,豐穗垂連顛——— 劉子翚必源以古風(fēng)見投詞意甚遠(yuǎn)因?yàn)橘x風(fēng)吹原上苗勉
- 松關(guān)開野寺,山色凈藜床——— 杜范和十四兄靈巖偶作
- 庭院簾帷一齊下,紅蠟陰沈霜滿瓦——— 蔡襄至和雜書五首八月一日
- 未聞一劍傳唐主,長擁千山護(hù)蜀城——— 蕭遘和王侍中謁張惡子廟
- 歲比甘羅,便疏同隊(duì),累棋觀志。——— 胡寅水龍吟
- 積陰生潤氣,芳菲翳蘭蓀——— 胡仲弓詠松
- 平生愛閑步,踏碎幾莓苔——— 蔡槃游梅庵